那年花开1981风随流云

第四百四十一章 我们讲究一个“义”字


    拜年,在种花家是一项维护团体关系的重要传统,大家借着春节这个机会聚在一起,互相联络一下感情,互相沟通一下有无,可以保持一个小团体的凝聚力。

    而每当这个时候,谁家的孩子更出息,就会获得更多的关注,有远见的长辈会给予他更多的支持,没远见的长辈.可能会索取更苛刻的压榨。

    今年的李野,无疑有出息的孩子,他跟着文国华在外面跟一群小辈儿寒暄了一会儿之后,文国华就过来喊他俩,一起进去跟几位“长辈”说话。

    三个人一进门,就听见有人调侃着笑道:“来,大家都看看人家这一家人,一个比一个年轻,一个比一个精神.”

    “那可不,你看看那个最年轻的李野,以前还拍过服装广告呢!你说他长这个模样不去拍电影,是不是太可惜了”

    “呵呵,他要去拍电影,那才是太可惜了呢!咱们可不缺一个电影明星,就缺像他和国华这样的年轻人.”

    “嗯,国华也不错,扎实沉稳,跟小柯有几分相像了.”

    “彭叔,国华跟我也很像呢!”

    “嗯,就是因为跟你还有点像,才有点欠缺.你别不服气,你不服气等下午小柯和你闺女来的时候,我就亲口问问她们娘俩”

    “呵呵呵呵~,彭叔说得对,我的脾气是直了点儿”

    “.”

    几个长辈有男有女,对着李野和文国华不断的品头论足,却好似完全忽视了“一家之主”的文庆盛。

    文庆盛只是开玩笑似的辩解了一下,其实一点都不恼火,反而笑眯眯的怡然自得。

    他文庆盛有几斤几两,彭叔这些长辈早就知道了,到了他这个年纪,拼的就是谁家的后辈更加出息,更有潜力。

    虎父无犬子这句话,可不适用这个新时代,有很多英雄好汉就是因为没有优秀的子侄,最后都落得一个人走茶凉的下场。

    老文家在文庆盛这一代并不突出,但是新生代的培养上却是出类拔萃,文国华、文乐渝再加上李野、潘小瑛,个个堪称优秀,就没有一个庸才。

    所以只要不是出什么大的意外的话,老文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都能够得到这个小集体的支持。

    彭叔跟李野和文家父子聊了一会儿之后,忽然对着李野问道:“你根据苏鹅的情况写的那篇文章,我们在小范围内传阅过了,

    大家一致认为你分析的角度很新颖,也十分大胆,所以我现在想知道,你以后是确定要留在制造业发展呢?还是有其他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