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胶澳租地条约

胡湘来到胶州湾东面区域。

 也就是后世的青岛市主城区,市南区市北区。

 因为这里土地贫瘠,地下都是花岗岩,不适合耕种,村落非常少,村民很多都是靠打渔为生。

 不过这里风景不错,树木茂盛,而且海滩边海水很清澈。

 胡湘对元好问说,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

 其实元好问对每年要花几千两银子租这片区域,不是很赞成。

 这个时代,就是南宋一亩良田,价格才是二到三两银子。

 土地要是不能种粮食,那就更不值钱了。

 但胡湘看中的可不是土地的农业价值,要是有了蒸汽轮船这个便利的交通工具,再加上胶州湾天然良港,就能把南宋的各种资源及财富吸引过来。

 胡湘对李全安排的土地丈量人员,说了租地的边界线,并让他们立界碑。

 这个时代计算区域内具体亩数,是有困难的,那就只能大致估算亩数。

 经过五天的丈量,再加上阿贵暗地里给银子。

 终于丈量完了,土地按五万亩核算,实际土地面积得有十多万亩了。

 胡湘和李全签订了《胶澳租地条约》。

 分三大主要条款。

 第一条:崂山以西区域及附属海域,租给胡家,租期为五十年,每年租金为五千两白银。

 第二条:租界内的所有税收,归胡家所有。

 第三条:租界内百姓治理,归胡家管理。

 条约签订后,又举行了宴会,庆祝条约的签订。

 在宴会上,胡湘建议李全把济南到胶州的官道修缮下。

 “胡公子,我听说你们用铁轨,铺设武安到大名府的道路,”李全道。

 “是的,李总管,用铁轨铺设道路,车辆在上面行驶就更省力了,一匹马拉的货,比十匹马拉的都多,”胡湘道。

 “我们修不起呀!那得需要多少铁呀,”李全道,“用铁修路,就是大宋也难以修的起,”

 南宋没有煤(南方虽然是有煤矿资源,但目前南宋勘探和开采技术是找不到煤矿的,不像北方煤矿都是在浅层,人们在打井的时候发现了。),炼铁成本很高,再加上炼铁技术的落后,而且铁轨须是钢,不是生铁,成本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