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小农民沭河小花生

第107章 全郡抗旱(第2页)

 咱们彼此之间,也要相互加深理解,才能更好的合作共赢。

 而水龙入河,便是我们第一个要合作的项目。

 至于这个龙首,我只能从商业角度去猜度,那便是价高者得,你们意下如何?

 刘员外财大气粗,“既然知县大人发了话,那我就出一千两,连县衙的那一份也出了。”

 其他人便不说话了,在整个凤凰郡,谁敢和刘员外斗富?

 潘小安不想让他一家独大。

 这样吧,刘员外出五百两持龙首。县衙出一百两,表现县衙的态度。

 其余四百两你们六家分摊。若是有困难,也可以退出,缺失的份额由刘员外补足。

 刘员外点点头,“还是大人想的全面,刘某孟浪了。”

 其余六家一合计,每人不到一百两银子。

 交上这笔钱,以后就能加入商会。就算加入不了,也巴结了知县大人,这样的买卖简直不要太划算。

 很快这一千两银子就凑了出来。

 刘员外找来纸扎的工匠,不分昼夜的赶工,争取在腊八之前,把水龙扎好。

 而其他六家则派出族中强壮子弟,出来进行舞龙训练。

 而训练他们的老师,就是王进。

 王进早年在汴梁时,就教过兵士舞龙。对于舞龙的身法,技巧,他比谁都懂得。

 王大福也跟着训练,他舞的是龙颈,这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位。

 很快就到了腊八这天。一条巨形的水龙,横卧在县衙前街。

 刘员外的侄子,刘通手持龙首,等着潘小安画龙点睛。

 潘小安领着县衙里众人,穿戴整齐,只等吉时到来。

 潘学官做了一篇《水龙入河》文,在吟唱:

 凤凰落于地,飞龙行于天。龙凤呈祥日,百信自甘甜。

 今郡逢干旱,百姓遭苦难。久旱盼玉露,水龙入河湾。…

 这老学究打油诗做的溜,倒也是把事情讲的明白。

 潘小安手持朱红,抱拳面向南方:

 “今郡上干旱,特造水龙入河。佑护沭河两岸百姓。

 我待圣天子牧民,代皇上画龙点睛,祈求上苍保佑。”

 说罢,潘小安把朱红点在两只龙眼上。那水龙好似活了一般,瞬间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