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小农民沭河小花生

第405章 麦收正忙(第2页)

 若是遇上六月的急雨天,麦子被吹倒在地里,农民连哭都找不到地方。

 为了应对这种天气,藤草编制的藤席,也成了紧俏货。

 藤草席不能覆盖麦地,但它能盖住麦堆。

 买上一席放在家里,以备不时之需,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些农具的加工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些产业,也带动了周边很多郡县的手工从业者。

 做手工,挣上一点零钱。在麦收的时候,可以买农资,可以改善一下生活。

 如此,肉食类,酒水类的农产品,在麦收时节就会卖的特别快。

 农活是重力气活,不吃的好一点,怎么会有力气干活呢?

 而有些麦地成熟早,或者家里没有土地的壮丁,就会组团去给别人收割麦子。

 麦客,也是一个新兴的职业。

 这在别的地区,可能不多。但在鲁地却极为兴盛。

 因为何南星在鲁地,取消了路条政策。凡是鲁地百姓,或者来鲁地的百姓,皆可在鲁地自由行走。

 守城门丁,寻村乡勇,不得随意盘查。

 这项措施,给了鲁地经济活跃的基础。只有人流动起来,才能产生更多的经济消费。

 只有不停的消费,经济才能循环,才能焕发活力。

 麦客就是其中的代表。

 麦客的到来,不但给鲁地带来充足的劳动力,还给鲁地创造了就业。

 麦客要住宿,要吃饭,这让开客栈,卖小吃的商贩乐开了花。

 麦客多是勤劳肯吃苦的一类人。他们看鲁地自由,很多人就会搬迁到鲁地,在这里安家。

 这样一来,潘吉他们盖的房子,就可以卖出去。

 潘小安针对那些心灵手巧的手艺人,奇思妙想的文化人,还给予半价的优惠。

 虽然仅仅过去小半年,但东夷府,济南府,蓬莱府三地,吸引来的能工巧匠足有两万余人。

 这些人的到来,极大促进了鲁地工业发展的进程。

 而那些外地商人的到来,则给鲁地带来资金,为鲁地的商业繁荣增添了活力。

 这些人看中了鲁地的活跃轻松的气氛,以及对个人财产不受侵害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