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泪的故事 冲天之泪(第2页)

 ‘离情终日思风波’,这句描写的是另一种伤感。就是闺中妇女怀念远方的亲人,担心出门在外的家人,比如丈夫在江面上遭遇风吹浪打、遭遇危险。这句写的是思念亲人之泪。

 再看:‘湘江竹上痕无限’,这是湘妃的典故。

 传说上古时期舜在外出巡视的时候病死在苍梧这个地方,舜的两个妃子蛾皇和女英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是一路失声痛哭赶过去。

 她们的眼泪洒在山上的竹子上,就形成了美丽的斑纹,人们把这种竹子叫做‘斑竹’。

 再看这句‘岘首碑前洒几多’,这里也有典故,出自《晋书》:羊祜卒,百姓于岘山建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那么这个羊祜是谁呢?他去世了,大家为什么这么悲伤呢?其实这里写的是对德才兼备者的那种爱戴。

 羊祜是西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是蔡文姬的外甥,他施仁政,所以百姓很爱戴他。

 在他去世以后,每年都会去他的坟墓那里祭拜他,看到他的墓碑就痛哭不止。

 这个典故表达的是德高望众者去世之后,人们的那种悲伤。

 ‘人去紫台秋入塞’,李商隐的这句诗也是典故,说的是昭君远嫁塞外,永离故国的哀伤。

 昭君离去紫台,在秋风中走向荒凉的塞外,这是去国离乡,骨肉分离的悲痛。

 ‘兵残楚帐夜闻歌’,说的是楚汉相争时项羽的悲情故事。

 他当时被围困在垓下,周围想起了四面楚歌,他和他的军队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最后他带领八百人逃到乌江,在乌江自刎、丢了性命。

 这是失败者的悲哀,更是英雄末路的悲歌,让人唏嘘。

 可是在李商隐这首诗里,其实重点还是在最后一句:‘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刚才说的那些事情的确已经很悲伤了。

 可是在李商隐看来呢,最悲哀的还是在清晨时分,来灞桥边看到的一幕。

 他看到的是青袍寒士一大早,早早的来到这里陪着笑脸,去迎送达官贵人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