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0章同病相怜的两人

 
陈文生微微颔首,感慨道:“是啊!当初若不是他老人家愿意收留我们一家,当真不知还能去哪里。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送些吃食过去,也是理所应当的。你还没说,这到底是发生了何事,怎么来了这么多人?”
只见陈长安长叹一口气,“哎!此事真是一言难尽啊!”
都说家丑不可外扬,可今日这事怕是不出两日便会人尽皆知,他也不再隐瞒,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简单地说了一下。
得知事情的原委后,陈文生抬手轻轻地拍了拍堂哥的肩头,安慰道:“你我兄弟二人皆是苦命之人,生来就不被爹娘待见,那又能怎样?离开他们,我们依然可以过得很好。
我曾经的日子有多苦,你是知道的,可如今呢?虽然日子过得有些拮据,但一家四口,和和美美,其乐融融,这不也挺好的吗?
要我说,这亲断了也好,免得妻儿跟着我们一起受苦。你也不必太过伤心。”
早知道断亲之后,能够如此舒心,他早就应该鼓起勇气,与老宅断绝关系了。
“你说得对,断了好,不然总是这样来家中胡搅蛮缠,谁能受得了?最可恨的是,我娘为了五十两银子,竟然打算将春妮送去镇上,给那个年过半百的刘老爷做妾。若不是学礼说出来,我都不知道,她的心肠竟然如此狠毒,那可是她的亲孙女啊!”
陈长安气得咬牙切齿,满眼恨意。
“咱俩还真是同病相怜啊!我爹娘又何尝不是如此,不喜欢安安,从小到大,都没给过他好脸色。好在,我们终于离开了那座没有丝毫人情味的老宅,过上了相对安稳的日子。”
听到这番话,陈长安不禁苦笑一声,心中犹如打翻了五味瓶一般,“还真是如此,有时我真羡慕家旺,哪怕腿有残疾,二叔二婶依旧那般疼爱,对三个孩子更是喜欢的不得了。为何同是爹娘,差距咋就这般大呢!”
陈文生也跟着连连点头,感慨道:“别说你羡慕,我又何尝不是呢!大概是二叔吃过不受爹娘待见的苦,所以对家兴三兄弟皆是一视同仁,从不偏袒任何一个,只可惜,你我命苦,没有摊上那样通情达理的爹娘。”
“可不是嘛!咱们陈家,大概也只有二叔二婶能做到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过得也是顺风顺水,如今更是全部搬去了镇上,有了各自的营生,若不是家中还有五亩田,我都想离开竹溪村了。”
陈长安打心眼里羡慕陈家旺,不但有对好父母,还娶了个俊俏的好媳妇,一胎就有儿有女,不像他婆娘遭了那么多次罪,才得了春生这么个儿子。
“你若想离开,也未尝不可,我秋收过后,便要搬去镇上了,不如一起,也有个走亲访友的地方。”陈文生突然调侃道。
“你要搬去镇上?为何如有如此打算?家中的房子和田地咋办?”
听闻此言,陈长安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十分诧异。
“主要是我不想再与老宅有任何瓜葛,思来想去,还是搬去镇上更为妥当,到时摆摊也会更加便利,至于房子和那两亩地,抽空回村打理一下便可。”
陈文生之所以选择搬去镇上,主要还是为了安安,毕竟明年他就可以入学堂读书了。
堂弟家的事,陈长安自然也有所耳闻,哪怕早已断亲,他娘还是时不时过去闹一场,不是要银子就是偷人家的鸡,拿回去大快朵颐。
“离开也好,你有手艺傍身,到哪都不会差,不像我,身无长技,即便去了镇上,也只能找些零活干,还得租房栖身。”
其实陈长安是心动的,但转念一想,自己根本无法同堂弟相比,不禁有些泄气。
“你可以去镇上的食肆或是油坊谋个长期的差事,如此便能有份稳定的收入,嫂子去集市摆摊也方便,春妮马上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说不定还能觅一门好亲事呢!”
听到最后一句话,陈长安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他的女儿那般乖巧伶俐,若是留在村中种田,属实有些可惜。
镇上就不一样了,做什么生意的都有,以女儿的好相貌,寻个做点小本买卖的人家,应该不难,哪怕屠夫也行,起码能实现猪肉自由,想吃多少吃多少。
“行,回头我和你嫂子说说,若可以,咱们也搬去镇上,反正农闲时,也是要去镇上找活干的。若是搬过去,那可就省心多了,也无需起早贪黑,往返于镇上和村中之间了。”
以前他还真没考虑过这些,经堂弟这么一说,搬去镇上似乎也并非不是一个明智之举,他就不信了,爹娘还能找到镇上去撒泼打滚。
“时辰不早了,我就先回去了,长安哥,你慢慢思量,若是决定了,别忘了告知我一声,家旺说,到时帮我寻个住处,如果可以,咱俩家干脆毗邻而居,也好相互有个照应。”
陈文生瞧了眼愈发昏暗的天色,又寒暄了几句,便转身离去。
等刘氏从房中出来时,只望见了他渐行渐远的背影。
“文生说了些啥?”
陈长安不紧不慢地说:“文生问我,咱家是否也考虑搬去镇上,与他比邻而居。”
“那你怎么说的?不对啊!文生怎会突然要搬去镇上?”
刘氏心中充满了好奇,据她所知,小两口自离开老宅后,日子过得十分舒心,怎会突然有了搬家的念头呢!
陈长安便将搬家的缘由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
“原来如此!不过,我倒是觉得搬去镇上也未尝不可,起码能落个心安,你莫要觉得,仅凭那一张断亲书,就能挡住你娘继续来家中闹事吧!”
刘氏对搬去镇上的决定甚是赞同,毕竟她可不想再与那恶毒的婆婆有丝毫牵连,更担心她哪日趁自己和男人不在家,真的会将大女儿给卖掉。
“好,搬,秋收过后,待新粮收进仓,咱们就搬,然后我去镇上寻一份长久的营生,你在集市摆摊,如此一来,养活咱们一家七口,想必还是可以的。”
陈长安想到自己那位难缠的母亲,最终还是决定搬离竹溪村,他再也不想过从前那种窝囊日子了,更不愿让孩子们在祖母的辱骂声中长大成人,为了儿女们的身心健康,这个家必须得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