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抗战之山城猎谍懦弱的小趴菜

第390章 阿三(第3页)

 这就是民国,道貌岸然的上层社会。

 看着一地的阿三,龙星嘴角微微上扬,心中腹诽着,“这些印度阿三,是真踏马的,不禁打啊”。

 别看阿三是殖民国,但民国时期,能来中国的阿三,绝对不是好阿三,他们充当英国人的爪牙,不把中国人当人,欺负起普通百姓,如同恶狗一般。

 明明是条狗,也不知道哪来的自信,总以为,高中国人一等,狐假虎威惯了,这种牲口,你只有打疼他,他才会清楚,他是个什么东西。

 印度阿三,是中国老百姓,给取的名字,十里洋场的上海,孕育了吴语上海话,而上海话中,与三相关的词汇(阿三、八三、瘪三、十三点、猪头三、拉三)多为贬义词。

 上海的英租界,经常会从印度,调来公务员,负责一些杂事,而这些印度人,便是英国人,最忠实鹰犬。

 印度人,整天警棍乱舞,因此上海人,便蔑称其为“阿三”,最初的阿三,称呼红头阿三。

 红头阿三,也是上海地方话,当时的上海租界,尤其是英租界,使用的差吏,大多是从,英殖民地调来的。

 他们信仰锡克教,头上都缠头巾,作为制服,而印度警察的头巾,冠以红色,这就是红头的由来。

 印度人想做公务员,就必须懂英语,阿三仗着懂英语,便喜欢,在中国人面前摆谱,说英文时,总会不自觉地,加一句“isay(我说的意思)。

 由于isay的发音,和“阿三”很接近,而英国公务员(尤其是警察),长久以来都习惯,被人称呼为sir。

 上海人一向习惯,在单音节称呼前,添加个“阿”字,就这样,叫着、叫着、就把阿sir,叫成了阿三。

 于是,印度警察,就被叫成了,红头阿三了,他们经常欺负百姓,因此上海人,便蔑称其为“阿三”。

 由此可见,当时的老百姓,有多么恨他们,所以,不要以为,他们是被殖民国,就以为他们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