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2章 欧洲之旅17(第2页)

 

甚至有人尖锐地指出,从自研系统转向dows phone,无异于“从一个坑跳进另一个坑”。然而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当公司去意已决,工程师们的意见显得无足轻重。

 

对诺基亚的职业经理人而言,趁品牌尚有残值及时出售变现,既能补充现金流,又可提振股价,无疑是符合短期利益的“最优解”。至于诺基亚这个品牌的长远命运,似乎并不在他们的考量范围内。

 

日后东哥曾在采访中表态,坚决不引入职业经理人,若有一天他无法掌控公司,宁愿套现离场、再度创业。

 

从诺基亚的遭遇来看,这番话确实一针见血——职业经理人可做“守成之臣”,却难当“救亡之士”,缺乏创业者那种与公司共存亡的信念。

 

而李焕,从某种角度上或许该感谢这些“败家”的职业经理人。因为他此番前来,正是意图从这个跌倒的巨人身上汲取养分。

 

日后一批诺基亚工程师在无力回天后,毅然选择不加入微软,而是自发组织起来尝试开发新一代诺基亚手机。尽管最终未能成功,但这种技术理想主义令人敬佩。

 

李焕的目标,正是这群工程师。

 
 

诺基亚的失败是系统生态的战略失败,而非技术底蕴的匮乏。长达十余年的行业统治,为其积累了极为深厚的技术储备和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尤其在影像处理等核心领域和操作系统上面,至今仍令许多厂商难以企及。

 

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在意识到塞班系统无力回天后,诺基亚和英特尔合作开发了新一代的操作系统——ego。

 

虽然是应急之作,但诺基亚强大的研发能力确实让ego具备了相当高的水平,并安装在新机型n9上面,也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如果事情沿着这条道路下去,那诺基亚可能会迎来一线生机,可由于这个时候的诺基亚陷入了严重的内斗,导致整个诺基亚公司都没有任何耐心去等待ego的成长,最后被信任ceo埃洛普直接放弃了。

 

因为这个出自微软公司的埃洛普已经下定决心,要让诺基亚投入到微软的怀抱。

 

至于那些系统研发工程师,尽管心有不甘,可在公司的决策下,最后也只能咽下这颗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