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皇帝赐婚(第3页)

 她突然抓住姜似的手,指甲几乎掐进肉里,“你们这些孩子最好离她越远越好。”

 “好!长公主就是一条携带剧毒的蛇蝎,不把她除掉,我们所有人都别想安生。”

 ……

 与此同时,崔明月正跪在长公主府的青石板上。

 雨水浸透她的烟罗裙,勾勒出单薄的身形。

 “母亲!”崔明月仰起满是泪痕的脸,“姜似治好了福清公主的眼睛,陛下必定更加看重她。女儿……女儿怕是再也……”

 “哼!没出息的东西!”长公主一甩袖,金丝护甲划过崔明月脸颊,留下一道红痕。

 “呜呜呜……母亲……”

 但她随即又缓和了语气,将女儿拉起:“罢了!你且下去!为娘自有打算。”

 “……”

 三日后,长公主生辰。

 太子亲自督办宴席,连廊下挂的琉璃灯都是他亲手挑选。

 太子妃默默跟在后面,眼中含着哀戚。

 她轻声提醒太子,“殿下,今日也是先皇后忌辰,您……”

 “住口!”太子猛地转身,玉冠下的面容狰狞了一瞬,“这种话若传到父皇耳中……”

 他突然噤声,警惕地环顾四周。

 而此刻的皇帝正站在空荡荡的长公主府前,眉头紧锁。

 府中竟无一宾客,唯有秋风卷着落叶在庭院中打转。

 凉亭中,长公主独自饮酒。

 见皇帝到来,她摇摇晃晃站起,金凤步摇歪斜地挂在鬓边:“皇弟……你还记得姐姐的生辰……”

 “阿姐怎么醉成这样?”皇帝皱眉夺过酒壶,却见长公主泪痕斑驳。

 她突然抓住皇帝衣袖,声音哽咽:“当年若不是我冒死送出血书,先帝的十万大军就要被困死在雁门关……可如今,连我的明月都要被人欺负……”

 皇帝神色松动,眼前浮现少年时阿姐为他挡箭的场景。

 长公主趁机伏案痛哭:“我别无所求……只求明月能嫁得良人……”

 “阿姐想要什么?”皇帝叹息。

 长公主抬起泪眼:“求陛下……赐婚明月与余七。”

 ……

 同一时刻,福清公主正站在熙攘的东市街头。

 她贪婪地看着四周:糖人摊主吹出的晶莹凤凰,绸缎庄悬挂的流霞锦,还有茶楼里说书人挥舞的折扇……

 这一切对她而言都新鲜得令人心颤。

 “公主,该回宫了。”朵嬷嬷小声提醒。

 福清狡黠一笑:“嬷嬷去帮我买盒胭脂可好?要醉仙楼最贵的那个。”

 “是!公主殿下。”

 待朵嬷嬷走远,她提起裙摆钻进人群,却不慎撞上一个温暖的胸膛。

 “公……公主?“甄珩震惊地看着眼前明眸善睐的少女,手中书卷散落一地。

 福清耳尖瞬间通红。

 她蹲下帮他拾书,发间一支珍珠步摇轻轻晃动:“甄……甄先生也来逛集市?“

 甄珩喉结滚动,克制地后退半步:“公主眼睛……微臣失礼了。“

 “甄先生,陪我走走可好?”福清鼓起勇气,“我……我想听你说说宫外的世界。”

 夕阳西下时,他们坐在湖心亭中。

 甄珩指着远处炊烟:“那是百姓家的晚饭炊烟。臣少时家贫,最喜闻这烟火气。”

 福清托腮看他,眼中映着晚霞:“先生现在还会饿肚子吗?”

 甄珩失笑,眼角泛起细纹:“臣如今俸禄……”

 他突然意识到失态,急忙起身行礼。

 福清却按住他的手:“在这里,我不是公主,你也不是臣子,好不好?”

 回宫的马车上,甄珩始终保持着恭敬距离。

 但当福清下轿时,他突然低声道:“公主若喜欢,臣……我可以常带您出来。”

 福清回头,看到他眼中闪烁的星光。

 ……

 卢楚楚正与余七试穿喜服,大红色绸缎衬得她面若桃花。

 “圣旨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有崔氏明月,温良敦厚,与余七堪称天设地造,着即册为余七正妃;卢氏,封侧妃。择日完婚,钦此。”

 满堂寂静。

 卢楚楚却是猛地抬头,却见余七面无表情地叩首:“臣,领旨谢恩。”

 卢楚楚手中的红绸落地,她不可置信地看着余七,这与他们计划的全然不同!

 不过卢楚楚预测一定是有她不知道的情况。

 太监凑近余七,压低声音:“长公主提醒您,抗旨的后果……您那位在边疆的老部下,可还带着镣铐呢。”

 余七拳头在袖中攥得发白,面上却恭敬如常。

 “燕王,你没事吧?”

 “没事!只是有些人作死罢了。”

 “燕王,既然陛下已经下旨,我们自当遵从。”

 “楚楚,你放心!燕王正妃一定是你的。”

 “楚楚不需要!只要能陪在燕王你的身边就行。”

 一旁的姜似敏锐地注意到余七眼中一闪而过的寒光,心下了然,这场赐婚,必有隐情。

 如今的余七给姜似的感觉总是有些陌生感,和她印象里的那个余七完全不一样。

 夜深了,长公主府后院的枯井旁,崔明月兴奋地转着圈:“母亲你真厉害!那卢楚楚再得宠,也不过是个侧室!”

 长公主却凝视着井中倒影,水面映出她逐渐扭曲的笑容:“好戏才刚开始……当年我能毒死皇后,如今还收拾不了一个黄毛丫头?”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