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扶贫奇遇七(第2页)

 为什么呢?孔子说:“世上万事,不过义、利二字,鲁国的法律,既照顾到人们心中的‘义’字,救赎落难的同胞,同时又照顾到‘利’字。事后国家给予奖励,让这个做好事的人没有损失。这样,愿意做善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所以这条法律是善法。现在你这么做,的确为你自己赢得了声誉,但同时也拔高了大家对‘义’的要求。以后,那些赎人之后去向国家要回报的人,可能就会被人嘲笑,国人就会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像子贡一样为国分忧呢?你这么做,是把‘义’和‘利’对立起来了,所以不是好事,而是可恶的行为。”

 第二天中午,郑永孝让让食堂将鸡炖汤,然后分给了学生们,他这样做全部落入老张的眼里,老张感慨,这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而郑永孝收下礼物,却将鸡炖汤分给了学生们,也在在这里传了出来,获得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远在香江的郑昆也拿到了郑永孝在西南的近况,他把资料放到一边。

 “这孩子真是有我的风范,果然,不行万里路,怎么知天下事?”

 “等他回来,看看有什么收获吧。”

 另一边,安妮也得到了纵容笑在西南扶贫的资料,她有些不解:“明明去扶贫,怎么当老师了?”

 “大姐,晚上你问问老爷,到底是怎么回事?”说话的是安琪,旁边的安娜也点头,也支持安琪的话。

 晚上的时候,安妮问郑昆:“老爷,你让阿孝去扶贫,怎么变成了支教?”

 “扶贫是没错,但是那里的人太穷了,还偏僻,交通也不方便,教书育人,让他们走出大山,不是更有意义?”郑昆的话并不能让安妮认同。

 “你在哪里投了不少钱吧?”安妮问道:“让他们有工上,有薪水拿就好了嘛!为什么让阿孝那么苦的地方?”

 “我只是让阿孝了解那边的情况,当老师是不是很直观?”郑昆解释道:“他与那边的孩子多接触,能从孩子那里了解到那里的贫困;这样的话,能掌握第一手资料,而且他还是以老师的名义,能让那些人更容易接受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