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一字并肩王,保底二十亿(第2页)

 至于川渝,盛产蜀道山…… 

 “周总,任董过来了。” 

 周余棠正给小刘姑娘发着消息,一身职业套裙的倪霓,进来汇报道。 

 江东娱乐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任中伦这回是来京城开会,顺带着来了江东大楼一趟。 

 特地给周余棠带了祁门红茶。 

 色泽乌润,金毫显露。 

 任中伦能拿得出手,必然是茶中极品。 

 最近有段时间没见青衣美人,周余棠先替她收了下来。 

 一起品尝香茗,难免说到最近影视圈的事,任中伦不遗余力的输出, 

 “志大而才疏,魄力比起座山雕,差远了!” 

 “任董,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没有指名道姓的蛐蛐,周余棠知道他说的是谁,只是笑了笑,并不应和。 

 “他是命好,接了老韩留下来的摊子。” 

 任中伦说起来就有些唏嘘:“可惜,天胡的牌……” 

 在天朝,向来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周余棠身上打了韩三坪的标签,不然外界也不会有他是座山雕义子的离谱传闻。 

 喇裴慷自上位以来,表面上结好周余棠。 

 暗地里却有自己的想法。 

 想要通过其他大导演运作有影响力电影项目的方式。 

 渐渐消除座山雕派系的影响力,给中影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奈何世事发展,往往不能尽如人愿。 

 这个中美合拍大片砸在了他手里,现在业内多了许多质疑喇裴慷的声音。 

 任中伦之所以说他命好,也是因为此。 

 《鬼吹灯》续集电影的投资方,基本上延续了前作的框架。 

 那是座山雕在位时敲定的项目,当时江东占40份额、中影集团占20份额、万达占20份额、光线占20份额。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倒叫喇裴慷吃到了红利。 

 续集还是份额最多的江东话事,其次万达、光线、中影三家托底。 

 原先的中影集团的份额,掉到了最后。 

 喇裴慷毕竟不是韩三坪。 

 韩三爷对周余棠有知遇之恩,前者就没什么说法了。 

 饶是如此,即将上映的《鬼吹灯之寻龙诀2》,也成了喇裴慷的救命稻草。 

 …… 

 “热芭,看这边!” 

 “哇,娜札好美啊啊啊!” 

 “周余棠,老公,我爱你!” 

 左边是艳光照人的热芭,右边美不胜收的娜札,双双挽着周都督的手臂。 

 这是他近两个月来第一次出席公众场合,依旧风光无限。 

 引起了首映礼现场山呼海啸一般的尖叫与狂呼。 

 无数长枪短炮,手机高举,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对准了江东大都督。 

 任凭闪光灯再怎么耀眼,周余棠神情自若,甚至连眼都没眨一下,不时朝着四周挥手致意。 

 光线的王常田跟小马李大狗早早到了,在一旁有说有笑。 

 万达的刘总跟曾总都来了,显然对这部电影极为重视。 

 包括张若钧、朱艺龙、黄小明,邓朝夫妇等圈内一、二线明星大咖,都是熟人。 

 喇裴慷表情看不出什么,然而见到周余棠,脸上却瞬间浮现出了笑容。 

 上前殷切招呼,周余棠也客套了几句。 

 不过脑海里想起了任中伦说的那番话,觉得有些好笑。 

 “哥哥,你笑什么?” 

 娜札凑过来小声问,周余棠摇头失笑:“没什么,今天你这条项链,很搭你的裙子。” 

 “哥哥,你真有眼光。” 

 娜札很容易就高兴起来。 

 本一书一最一新一章一节 

 周余棠莫名想起了三国河北名士田丰旧事。 

 不过,以周余棠如今的影响力,不说娱乐行业的一方诸侯,也是一字并肩王。 

 就算是中影掌门人喇裴慷,也不敢轻慢,反而要极力讨好。 

 这次在首映礼上,就是他释放出来的信号。 

 为了今天《鬼吹灯》续集电影的首映礼,郭凡提前回了国,带着主创一起在做电影的路演宣传工作。 

 郭凡跟刘火华、陈鸣昊主要是接访谈类节目,聊聊项目筹备台前幕后趣事。 

 热门综艺宣传则是交给了人气无敌的迪丽热芭。 

 一时之间,当下最火综艺节目,例如跑男、极挑、向往等在播节目里边,全是定制摸金校尉的相关话题营销。 

 成熟宣发模式,加上资源全渠道铺开,挟正午阳光《鬼吹灯》电视剧热度,引爆全民观影期待。 

 主持人是小撒同学。 

 郭凡跟主创们跟现场观众互动了下。 

 很快进入电影放映流程。 

 灯光熄灭,幕布亮起。 

 熟悉的龙标出现。 

 一百多分钟的电影,围绕着雮尘珠展开。 

 摸金三人组高歌猛进,排除万难,直入献王墓。 

 这是把几本书的精彩剧情,掺糅到了一起,但所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不输第一部。 

 周余棠也很欣慰。 

 25亿制作成本,光特效花费,就占据了整个项目成本至少六成。 

 献王墓的特效场面,堪称瑰丽奇绝,震撼了在场所有人。 

 等到电影放映结束,某位慈眉善目的老教授,特地出来露了个脸。 

 “这老登是谁?” 

 现场有观众有些疑惑,身边看过原著的朋友反应过来,惊呼道:“我靠,这是封学武!?” 

 “封学武是谁?” 

 “这是观山太保的后人,推荐去看原著。” 

 “那可是鬼吹灯系列大佬中的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