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故都的秋1(第2页)
李陵听罢怔怔不能言,皇恩深重,自己竟是做了投降之人,又累及老母与旁人,无论究其如何,青史上总要记上一笔。他苦笑一声,苏武之志,总非常人。
未央宫。
犹自生气的刘彻脸色仍然不太好,得知李陵未来会投降的消息,几乎立刻就想把他和李广抓来问罪,听到这番解释心里的气才消了几分,但嘴上还是有些不高兴。
哼,投降之人,朕略作惩处怎么了。
一旁的卫青沉默不语杀全家什么的,好像,也不是“略作”吧太极宫。
李世民略略叹息“李陵身陷重围强战不敌,其功仍有可书之处,后来种种,亦是令人唏嘘。”南宋。
垂老的辛弃疾怅然长吟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中唐。
白居易有些不以为然“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虏非勇,弃前功非智,召后祸非孝,李陵比之苏武,自有云泥之别。
顺带一提,班固还没来得及将汉书写完就去世了,他的妹妹班昭受命帮他完成了余下的部分。
班昭才学很高,当时的皇后和贵人们都视他为老师,后来邓太后临朝,还特许她参与政事。
但是吧,姐姐不该写那本女诫啊无论当时她的用意如何,后来这本书都被男权社会用作了施诸于女性身上的精神枷锁,延及千年,直到五四时期才开始有所松动。
未央宫。
刘彻的眼神又犀利起来,一字一顿 太、后、临、朝
。
不怪他警觉,从吕后专权开始,皇家便对这类事极为敏感。即使是他,登基之初也曾受制于窦太后,其中滋味,他最有感触。盖因太后势大,外戚也定然趁机做大,如此,又焉有人将皇帝放在眼里若趁机生乱
他心下微沉,又想起西汉、东汉之说,一时对大汉的将来充满担忧。
咸阳。
嬴政听到太后临朝脸色也有些不好,但毕竟不是大秦的事,他也犯不着忧心,倒是对水镜中所说的班昭生出几分赞赏。他没有太多男尊女卑的想法,只觉班昭既可修史又有参政之才,倒比一般男子还要优秀几分。
忆及先前提到的谢道韫,赢政不禁想,后世如此,不知大秦是否也有些卓越女子。
不过
男权社会,是指男性主导五四时期有所松动,这个五四,可有何特殊含义他凝眸,那种隐然心惊的感觉又出现了。
汉朝。
班固既感动又敬佩 “妹妹,是为兄该谢你,你替为兄完成了史书的修撰,又得皇上及宫中诸贵人深恩,班家以你为荣
班昭同样又是惊喜又是诧异,水镜里说的真的是她吗她未来竟能替兄修史,还参与朝政
此时的她毕竟年纪尚小,已然激动得两颊通红 “兄长不用言谢,修史亦是父亲的志向。可是,太后为何会临朝呢楚姑娘为何又说我不该写女诫,男权社会又是什么意思曲和顺从,女子之道,难道不是对的吗
她将问题一股脑的抛出,想要面前的兄长给她一个答案。
班固沉默不语,水镜中的后半段话令人心惊,他熟读史书,又关注汉事,太后临朝,岂非外戚专权难道大汉又出了一个吕后
班昭见兄长目露思索,乖乖地没有说话,一双澄澈的眼睛却是眨了眨,她看不到楚棠的样子,但早就对这个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后世女子产生了好感。
她读诗明史又妙语连珠,品评历代而毫不见卑弱,无论是现实还是书史,班昭都未曾见过这样明朗的女子。可她在提起女诫之时的叹息是那样明显,虽不甚明白“男权社会”之意,但,自己的一本书竟成为了女性的千年枷锁,岂非是害了历代女儿
覆在袖子下的手指轻轻绞起,班昭暗
暗下定决心,修史可以,女诫什么的,就不写了吧
当然,宋明两朝的有些儒生却是不服气了,他们忌惮楚棠背后的“神仙”,不敢破口大骂,说的话却依然不怎么客气
女诫是女子典范,为女子者,自当卑弱敬慎、曲从和顺,竟被污为精神枷锁,何其无知也
不错,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是女子的天理 女诫、 女则,自是闺阁嘉作,怎可妄加批驳
五四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如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这一时期,无数思想活跃,同时也诞生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革命先辈、文学大家。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正是出自五四时期的明星作家、新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人物鲁迅先生的粉丝郁达夫之手。
楚棠特意卖了个关子转折,鉴于当代学生对迅哥儿的恐惧,她没有率先就去挑战鲁迅的作品,好歹先适应一下。
然而,这一连串的话却是使诸天万朝的人纷纷警觉,尤其是刚刚便对“五四时期”有所考虑的嬴政。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各种学说涌动,俱以诉求诸侯,这种盛况自然造成了人心的浮动,极不利于国家稳定。楚棠用五四类比春秋百家,并将之冠以“思想解放”之名,联系她之前提过的男权、封建,莫非这思想解放,指向的是整个古代
未央宫。
刘彻的表情也凝重起来,浮动的思想不利于国家的稳定,他近年也在思量可有何学说能将天下收于一心。楚棠对皇帝的态度不同寻常,他在水镜里也曾见过后世的“皇帝”,一身朴素,极不起眼。
这五四的思想解放,到底是“解放”到何种程度后世,还有皇帝吗太极宫。
李世民暗白思量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是易辞中的话。成汤代夏、武王伐纣,二者皆以武力推翻前朝,楚棠所谓“革命先辈”,莫非是汤、武一类人物
莫名的,他们对接下来要讲的课文升起一丝警惕。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考虑这么多,比如有的文士就关注到了最后一句话
“明星作家,新文学史,虽不知全貌,但能载入史中,一定也是一位大才吧不知道比起李杜如何。”
“
李杜是何等人物,哪里是能比得的水镜说这郁达夫是鲁迅的粉丝,就是前面提到的鲁迅那几句诗完全不成样子嘛他的粉丝能好到哪里去
“我倒是觉得鲁迅那几句诗不错,虽不通形势,但冷峭深沉,郁达夫写得应该也不错吧”
中唐。
白居易怔愣片刻才回过神来 怎么就是郁达夫呢
他呢琵琶行呢不是说登高的后面是琵琶行吗郁达夫写的能有我好吗
唐宣宗李忱同样不爽 怎么不是白乐天
白乐天的诗写得多好啊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他的琵琶行就是千古绝唱
李忱在心中将白居易的琵琶行回顾了一遍,又冷哼一声。朕倒要看看,郁达夫能写出什么样的作品,竟抢了白乐天的先
画面变换,水镜上出现一段朱红的城墙,城墙右侧垂下一簇金黄的银杏叶,正中间是几个大字故都的秋郁达夫。
白居易眼中划过一丝疑惑,这个名字,看起来不太像诗,莫非是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