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9 章 永遇乐、声声慢10(第2页)

 

    “哦”嬴政挑挑眉,“性情刚烈,有勇有谋,此女确乎难得。”
 

    他鲜少这样夸人,此时竟是纯然激赏了。
 

    “陛下说得对,这李清照有气魄。嗯够拽”蒙毅现学现用,眼中满是赞同与欣赏。
 

    其他女性听到这番话也是震惊又侧目,李清照竟是这样个刚烈不受辱的女子一时之间,她们对她更敬佩了。
 

    当然,也有人暗自为她捏了一把汗,妻告夫,哪里是能轻易善了的李清照这是又要受苦啊
 

    她们的担心并不多余,只听下一秒楚棠便讲到
 

    李清照的举报起了作用,张汝舟罪状属实受到了应有的惩处,她也得以顺利离婚。但是根据宋朝法律,妻告夫,即使情况属实,告状者也要坐两年牢。照姐这是宁愿坐牢都要和张汝舟离婚啊
 

    “你唉”
 

    李格非叹了口气,又是心疼又是无言,自己的女儿自己知道,李清照自幼便是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性子,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来他一点都不奇怪,他只是疼惜女儿罢了。
 

    其他人也是个个叹息,有为李清照不值的,也有为她折服的。
 

    然而,秦朝。
 

    不少人却是一齐皱了眉“妻告夫怎么还要连坐,后世人都活回去了”
 

    这个律令我查了下,除了宋朝,唐律好像也有类似说法汉朝是规定亲亲相匿,后面明朝更狠,妻告夫,打一百大板再加三年劳改。唉,什么叫封建糟粕啊
 

    这方面倒是政哥比较超前,“夫有罪,妻先告,不收。”妻子不必被连坐。各项法律的制定当然是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忽略它们的局限性。从这一条看来看,秦律确实比较人性化。
 

    楚棠搁这儿一顿夸,嬴政本人脸上倒是看不出什么,底下的臣子却都个个挺直了腰杆,嘴角上扬。谁不喜欢听好话呢作为先行的王朝,他们在这一条上可是比后面的朝代都先进
 

    残余的六朝贵族心中一阵不忿,这水镜怎么就这样偏向嬴政
 

    刘彻等人听着同样有些不是滋味,说好的暴君呢,这都第几次夸秦始皇了虽然对秦始皇“暴君”这个称号的小九九心知肚明,刘彻还是狠狠地酸了。
 

    “哼秦法明明严苛之处甚多,怎么就偏挑这一
 

    条”
 

    唐朝。
 

    本作者春山有信提醒您最全的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尽在,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李世民好一会儿才回过味来,疑惑道“唐律什么时候编了这个条令,朕怎么不知道”
 

    长孙无忌嘶了一声,默默闭嘴。他曾经是有过这个想法的,现在看来不必有了。
 

    明朝。
 

    被水镜明明白白嫌弃了的明太祖愤愤不平“夫为妻纲,夫妇相举岂不是乱套了吗咱的决定那都是有原因的”
 

    他反应快,用楚棠的话给自己找补,然而被剧透干净后已然有些放飞自我的朱棣却仿佛不知死活一般,默默接话道“楚姑娘说了,这叫历史局限性。”
 

    朱元璋
 

    “就你学得快,明律你来修”
 

    朱棣欣然接受“儿臣愿为父皇分忧。”
 

    他还拿腔作调起来了朱元璋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显着你了。”到底是没再说什么。
 

    朱标看着自家父亲和弟弟的互动心中忍笑,觉得这个决定也没什么不好,便在心里盘算起相关事宜,打算顺便给四弟提个醒。
 

    而等其他皇子反应过来,却发现朱棣早已功成身退在后面笑得滴水不漏。众人暗自咬牙,好你个老四,真是阴险狡诈
 

    律法无情但却必须遵守,李清照果然被下狱,但好在她素有文名,又兼赵明诚的表亲綦崇礼大力营救,只关了九天就被放出来了。
 

    还好还好。
 

    听到这里,众人都松了一口气。李格非更是默默将綦崇礼这个名字记在了心里,打算假以时日感谢一番。虽然如今事情并未发生,但那般情境下雪中送炭是多么不易这份情,就当是为史书上的女儿还了。
 

    赵府。
 

    赵明诚对綦崇礼有些印象,按礼他该称对方一声表弟。不曾想自己去了以后,李娘子竟遭遇了这么多波折。幸赖得綦崇礼顾念亲情,鼎力营救,否则李娘子便要枉受两年牢狱之灾。他又是唏嘘又是心伤,吩咐道“备一份礼,送到表少爷府上。”
 

    就当是他的一份心意。
 

    经此一遭,对李清照的打击不可谓不大,但她已经无暇顾忌个人悲喜,这年,南宋朝廷遣使出使金国,李清照作诗为使臣送行,“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表现殷殷爱国之念,希望两位使臣能为国尽忠,勿失国体,更希望朝廷能鼎力抗金,收复失地。
 

    可膝盖向后长的朝廷哪听得下这些一片丹心,竟作废纸呈。
 

    她老了,无夫无子,又无亲随,傍身的,竟只有萦怀的愁绪。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她已然没有了梳妆的心思,眼前种种,物是人非事事休,想要说话,眼泪却先忍不住流了下来。
 

    她不想沉溺在这样的痛苦之中,希望可以趁着双溪春景正好的时候泛舟散心,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又是一年上元节,这是汴梁最热闹的节日,李清照不由得想起了当年的旧事。“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
 

    济楚。”触目满城繁华,未识干戈祸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少女最无忧。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楚棠一边讲述,一边将涉及的诗词贴在屏幕上,众人看着水镜上的文字,竟不由得湿润了眼眶。
 

    西北。
 

    范仲淹起身肃立,眼神动容“女子之身,不忘山河。大宋男子,但见这两首赠使之诗,当自惭形秽才是。”
 

    汴京。
 

    苏轼叹息不已“还记得她少时那首如梦令,写兴尽晚回舟之乐,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可后来竟成了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其间种种,怎不令人唏嘘”
 

    他又想起这徒孙点评文坛前辈,是何等疏阔洒脱,可后来呢家国不幸,竟累她至此再看那水镜上的词,苏轼已经有些不忍卒读了。
 

    大周。
 

    上官婉儿悄悄抹了抹眼泪“昔时繁华,今日萧索;惜时游乐,今日闷坐。今夕对照,愁绝惨绝。这最末一首永遇乐语似平淡而实沉痛已极,读之真令人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