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老好人,孙大爷(第2页)

 后来演变成拿着粮本去粮站换粮票,到现在的居委会派人发到家里。

 发的人自然是居委会代表了。

 “哎,马上就来了。”

 王青松对着韩大妈答应了一下,随后过去把房门给打开。

 对着小麦交代道:“你玩一会,我去把东西领了,一会就回来了。”

 说完,拿着本子就去了韩大妈家里。

 这是两间耳房,门口和他们一样,支棱起来一个小厨房。

 而屋里的一张桌子前坐着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对方手里拿着笔和一个表格。

 桌子旁边放着一个铁盒子。

 韩大妈坐在旁边,正穿着围裙,手里还拿着一个锅铲。

 “韩大妈!”

 王青松进来以后,对着韩大妈招呼了一声。

 “青松啊,过来,把你票领了,英子,看看他的是多少?”

 女孩大概也就十三左右,两个麻花辫放在胸前。

 王青松知道她是谁。

 韩英。

 韩大妈男人去世了,家里四个孩子,老大韩志平结婚搬出去了。

 家里还有一个老二15岁的韩志安,老三韩英13岁,还有一个11岁的男孩韩志杰。

 韩英见状抬头看了一下,说道:“粮票12斤,面票5斤,米票1斤,布票2尺,豆油票二两……”

 一口气说了不少的种类。

 韩大妈见状说道:“布票你是刚来,我们一年是4.3尺,你这只能先发半年的,剩下的得下半年才能发,明年就一样了。”

 王青松见状点了点头:“好的,韩大妈!”

 “哎,英子,把票给他,签个字。”

 听到母亲的话,韩英开始清点了起来,数了一遍,又递给了旁边的母亲。

 等韩大妈数好,确定数量没问题了,这才递给了王青松。

 王青松接过去,自然还是要点一下的。

 粮票,老百姓的命根子,自己不点一下,那也太让人奇怪了。

 “给,看一下,这后面签个字或者画押。”

 韩英将登记好的册子,递给了他,示意他在后面签个字。

 王青松见状,接过东西看了看,没什么问题。

 自己认识字,自然不用画押了。

 签个字,将笔放下,对着韩大妈笑道:“韩大妈,谢谢了啊!”

 “嗨!甭跟大妈客气!”

 韩大妈笑呵呵的嘀咕了一句,随后笑道;“青松,你这年龄,在老家应该都有对象了吧?你有没有?”

 这话问的王青松有些不好意思了。

 摇了摇头:“大妈,我前面还在上学呢!怎么可能有对象。”

 听到这话,韩大妈轻轻点了点头:“要不要大妈给你物色一个?”

 “大妈,还是算了吧!没事的话,我就先回去了。”

 王青松尴尬的笑了笑,随后打个招呼就离开了。

 身后传来了韩大妈的喊声:“哎,吃了饭,开全院大会。”

 听到这话,王青松顿了一下,全院大会他知道,肯定有什么事情要宣布,或者传达一下上面的精神。

 “哎,好!知道了。”

 王青松答应了下来,下了台阶就回去了。

 回到自己家这边,小麦正在那里生炉子。

 王青松见状笑道:“去跟别家借个火啊!这生炉子再做饭,得到什么时候啊!”

 小麦则是在那里认真的说道:“这得费不少柴火呢!”

 还是习惯把煤说成柴火。

 王青松听到这话,笑呵呵的说道:“没事,我们就晚上吃一顿饭,用不了多少煤。”

 说是用不了,其实是不够的。

 不过他也没着急,先可着用呗,他还不信周颖那边没有卖煤的?

 弄点放空间里,时不时的放点不就好了嘛!

 说完,夹着一块煤来到了韩大妈这边,因为他们家里有人,菜已经做的差不多了。

 “大妈!换块煤!省得生火了。”

 韩大妈见状笑道:“行,你自己夹。”

 说完以后,还不忘记交代着:“你这样是不行的,过日子得算着过,不然你这一个月的量更不够了,反正吃饭又不急这么一会。”

 听到这话,王青松笑呵呵答应了下来:“好,知道了大妈。”

 提起炉子上刚刚放上去的铝水壶,换了一块红彤彤的煤,夹着回来了。

 “哥,现在路我都认识了,以后放学了我回家呗,把炉子生起来。在学校又没事情干。”

 小麦看着他对着他说道。

 王青松见状笑着点了点头:“行,你自己看着办呗,别走丢了。”


 小麦噘着嘴,在那里嘀咕着:“怎么可能,那路都不用拐歪的,怎么可能走丢。”

 “呵呵,行!不认识路,到时候问问就好了。”

 王青松答应了下来。

 从胡同到厂子也不是不用拐弯,只是拐的比较少而已,比较好认。

 塞几块新的煤球进去,让它慢慢的烧。

 随后回到布遮住的“卧室”这边,把东西准备好以后,对着小麦轻轻说道:“哎,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