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灵灵吼
361.第357章 古今没有新鲜事(第2页)
当然,统考还涉及到其他的一些问题,比如说考题更容易提前泄露。
但这类问题本就难以彻底杜绝,只需做好有效防范就好了,不能因噎废食。
确定七省统考之事后,接下来要确定的便是各省举人的录取人数。
在明朝,各省乡试录取名额是不一样的,各省录取多少,皆视情况而定。
一般而言,南北直隶较多,科举发达之地相对较多,科举不盛之地名额相对较少。
但对考生个人而言,其实跟后世高考情况有点类似。
比如说在科举发达的南直隶、浙江、江西、福建,即便乡试录取的举人名额高出其他省份,但因为考生众多,且水平都比较高,所以具体到某个考生身上,其在这类省份更难中举。
相反,如广西、云南、贵州这样文教不那么兴盛的身份,虽然乡试举人名额少,但考生也少,而且一般主考官会视当地情况出比较容易的考题。土司出身的考生(少数民族),甚至有加分项!
这样一来,假如一个考生水平固定,显然是在科举不发达的西南省份更容易中举。
不过大明朝廷对此自然也有对策,那便是严禁考生在户籍所在地之外的省份参与乡试。
但这条规矩到了天启、崇祯年间,尤其是崇祯年间,执行得便没以前那么严格了,多出了一些漏洞可钻。
于是,在这一时期,少数有门路的南直隶、浙江等地考生,便会到科举竞争没那么激烈的省份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