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朱由榔与沐天波

 他们眼下被大崋水师几艘战船监视着,便连岸上也布置有数百兵马。

 金堉作为主使,与副使等使团文武官员,都被勒令呆在船上,暂时不得上岸。

 便是派人上岸采购,也是在崋军的“陪同”下进行。

 既是呆在船上,金堉所能看到的便能只有吴淞口码头的景色。

 吴淞口港口之繁华超乎了他的预料。

 放眼望去,码头数个停泊区,几乎都停满了船舶,且其中大部分是海船!

 崇祯九年使明时,他曾到过天津港口、登州港口。

 可以肯定的说,不论是天津还是登州,港口繁华皆不及吴淞口之十一。

 ‘看来大崋目前并没有仿照前明施行海禁。’

 金堉心中如此推测。

 过了会儿,金堉从码头上收回目光,却是上岸采买的队伍回来了。

 他回到船舱,没多久一名家仆就在门外请见。

 这家仆颇为得力,又通汉话,因此被他安排到采买队伍中,上岸打探消息。

 家仆进来后,便跪在地上禀报。

 “参判大人,这一路上崋军看守十分严格,我们没能打探到多少有用消息。”

 金堉并不意外。

 使团被允许每隔两日上岸采买一次,这已经是第三次上岸了。

 第一次上岸时,他另一个得力家仆便按吩咐贿赂看守的崋军,寻求方便。

 结果崋军不仅没有接受贿赂,反而训斥了那家仆一顿,将那家仆送回船上,不许再上岸。

 通过那件事,金堉便知道,上次出使大明的经验在大崋怕是有很多行不通。

 之所以坚持让采买队伍打探消息,不过是希望积少成多,或有什么意外收获。

 但正常而言,每次上岸必然是打探不到多少有用消息的。

 于是他面无表情地道:“将看到的、听到的,都说一说便可以。”

 “是。”

 吴淞口港口外有一个很大的集镇,使团每次都是在这集镇上采买。

 三次上岸都走的是相同路线,所见景物自然没什么值得说的,因此仆人所讲多是听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