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这税,带清收得,我大崋收不得?(第3页)
“我大崋自建国以来,便鼓励海贸,去年天下大体太平,海贸愈发繁盛。”
“故去年一年总计征得海关税1235万4866元!”
听到这个数目。
殿内个别才知道的大臣又不禁暗暗惊叹。
一千两百多万元!
这可是前明海关税入的近百倍了!
便是刘升也暗暗点头,神色稍微缓和。
他对海关今年税入只能说基本满意。
据他了解。
后世带清被西洋人打开国门后,海关也被迫交给洋人管理,结果反倒让海关税入连年提升。
不过一二十年,其海关税入便从八百多万两,增长到了四千多万两!
须知,当时清朝因为二鸦战争失败,大规模降低了进出口货物关税,甚至不收取进口货物关税,好方便列强倾销商品。
若正常收取海关税,清朝海关的一年税入必然更高!
大崋对关税全面改革后,海关税的收取及管理效率,可以说直追后世十九世纪的洋人税官团队,甚至超越。
只是如今大崋方从明末战乱中走出,人口不足两亿。
为鼓励海贸,平均进出口税率也不算高。
能一年收取后世清朝近四分之一的海关税,已经算不错了。
钱运生顿了顿,又接着汇报起内关税。
“我大崋今年设有大内关十三处,小内关五十四处,另有税课司上百。”
“十八省全年总计征得关税512万7240元。”
对于这个数据,殿内的财务部众臣倒没怎么意外。
大崋的内关税实际是前明的钞关税、工关税、过坝税等。
前明钞关税,是在洪熙、宣德年间设立的。
当时大明宝钞已经贬值到了一个极点。
一贯宝钞只值几分银子,就这还没人愿意要。
眼见宝钞就要彻底废掉,连草纸都不如,大明朝廷就拿出了钞关这一招。
在商旅必经之地设关卡。
要求过往商旅按所载货物多寡、价值、路途远近缴纳宝钞。
期望以此提振宝钞价值。
后来变通为以铜钱、宝钞为本色,以白银为折色缴纳。
到张居正改革后,基本就只收白银、铜钱了。
大明宝钞没保住,钞关的名称却沿袭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