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历史,问农(第3页)

 白龙鱼服,要不得,因为一不小心就真可能被当成鱼给宰了。

 来到村子附近,刘升注意到旁边一个山地上,有个老汉正带着一个半大娃子在干农活,便走过去询问。

 “老人家,我们是朝廷派下来的问农使,请问你家去年收成如何?这日子过得怎样?”

 这老人瞧见刘升带着一大票随从明面上的,暗地里更多,虽不明白问农使是个啥官儿,却也知道相对于小民而言,都是大官,忙要跪下磕头。

 “小民见过大老爷···”

 刘升不待这老汉跪下,便连忙将其扶住了,道:“老人家,咱们大崋朝廷可不兴随便跪拜。这小民见了官若无罪则无需跪拜,下官见了上官也无需跪拜,便是朝臣见了当今天子,同样无需跪拜,甚至还有座位呢,这事宣政员难道没讲吗?”

 老汉没能跪下来,倒也没坚持,他有些紧张地道:“讲了,李宣政都讲了,他可是好官啊大老爷···不过我就是习惯了,见官就想跪,一时改不过来。”

 刘升笑道,“您习惯了没事,但您的儿子、孙子可得将这习惯改过来。人啊,跪多了就容易没骨气,您说是不是。”

 “是,是。”

 老汉觉得眼前人不愧是朝廷大官,说话就是有道理,回头他可得好好教育儿子、孙子,让他们做个有骨气的大崋人。

 接着,老汉开始给刘升讲起了农事。

 讲到新粮种时,他老脸都笑成了一朵菊花。

 “说起官府让我家种植玉米、红薯的时候,我还有些不乐意呢,只是碍于官府要求,需占的又是些山地,这才中了一些,没想到竟那么高的产量。”

 “我这个后悔啊,早知道就多种一些了。即便这样,那一年我家粮食也剩了不少。我活了一把年纪,倒是头一回家中有这么多余粮呢。”

 “如今我儿子、儿媳妇都进南京城里打工了,每年赚好几十银元。”

 “老汉我和老伴儿,带着孙子、孙女在乡下点田地,不仅能保证一家吃喝嚼用,每年多出的粮食还能卖几个银元。”

 “这日子过得,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