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热烈与封禁】(求订阅)(第2页)
《文论报》杂志也有发表文学评论家张晖的评论文章赞誉《暗算》的听风者和看风者为“带有烟火气息的现实主义故事”,写道:“《暗算》最动人的地方,或许就在于谍战小说让那些活在暗处的情报工作者,露出了沾满烟火气的血肉,阿炳有着天才的听力,却像个需要被呵护的孩子,他对妈妈的依赖、对世界的懵懂,让这个听风者多了份脆弱的纯粹,而黄依依的热烈、叛逆,敢在严谨的701基地里追求爱情,她的骄傲与破碎,甚至可以说是离经叛道打破了人们对女科学家的传统想象,而安在天,看似冷静如冰,却会在阿炳死后红着眼眶,在黄依依墓前沉默伫立……这些瞬间,让英雄褪去了光环,成了会痛、会爱、会遗憾的普通人。他们的恐惧、渴望、软弱,与他们的忠诚、坚韧、牺牲一样,都是生命最真实的模样……”
《作品与争鸣》杂志上就有文学评论家称这一篇未完《暗算》里面的两个故事十分具有冲击力,盛赞道:“不同于林有成前面的谍战小说,这一次颇有开宗立派,另写谍战题材,听风者和看风者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来讲身处那个年代‘人’的故事,阿炳和黄依依这两个角色都有血有肉,来自农村残疾天才阿炳,因为自己的天赋异禀的听力成为破译密码的英雄,又因为自身的性格和无知走向悲剧的结局,还有性格直白勇敢、敢爱敢恨、自由奔放、为爱而生的黄依依,与冷冰冰的701格格不入,和冷静克制的安在天好似天平的两头,他俩的感情纠葛从热烈到失望,从利用到复杂,其实悲剧是注定的,701杀死了黄依依的爱情,杀死了那个明媚的黄依依,没了灵魂的黄依依自然是醒不过来的,这可能也是悲剧发生的根结……”
“读《暗算》前面的听风者和看风者,总有一股像大海深处多股海流翻滚、冲击、回旋、撞击、交织、涌动汇集而成的滔天巨浪一般的东西,又像是打翻了各种颜色、质地、形状、密度的微尘瓶而这些尘埃混杂在一起乱作一团弥散在空中,压抑、沉重、悲鸣、宏伟、愤怒等多种感觉压得人踹不过气来……”
……
除此之外,还有《作家评论》、《文艺报》上同样有文学评论家都在发表评论文章讨论林有成的这部未完的《暗算》。
很多家报刊都发表了相当多篇关于《暗算》的评论文章,从人物塑造、叙事方法、故事情节,以及现实文学价值和社会效果等不同角度对林有成的这部作品还没有写完的《暗算》的进行了探讨。
真的就是一夜之间,全国各地的文学圈,还有文学爱好者都在讨论林有成的这篇《暗算》,相当火热。
毫无疑问,林有成的这篇《暗算》前面的听风者和看风者似乎就是戳中了很多的文学评论家喜欢和想要的兴奋点,不同于前面一部爱情小说《假如爱有天意》,对于人性深度不够,而文学评论家们更多的是讨论故事中的人性,也一如读者所想,不管是阿炳,还是黄依依都有太多值得讨论的地方。
尤其是像黄依依这位聪明智慧美丽勇敢的女子,遇到喜欢的人从不吝惜表达自己的爱意,这么直爽开放洒脱的人在那个年代是孤独的、不被理解的,这样一位如此特别的天才女同志又怎么会不让一众文艺青年为之疯狂。
在文艺青年眼中,黄依依是在数学研究领域天赋异禀的怪才,也是外表桀骜不驯、内心充满野性与邪气的密码破译专家,是追逐自由、爱情至上的先锋女性,但就是因为自己纯粹炽烈的情感得不到回应而最终走向毁灭.
文学评论界都在热烈地讨论,那些还喜爱着文学,喜欢看小说的文艺青年自然也都会热烈地讨论着林有成这部未完的《暗算》。
京城,未名湖畔,文学系的学生自然也都会来看林有成最新发表的小说,自然也都会热烈地讨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