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 章 粮食产量降了!(第3页)

 为此,村里第一时间联系了公社和县里。 

 在确认水肥和耕种条件都一致的情况下,产量确实少了,这不禁让县里觉得头疼。 

 粮食少了就意味着卖的钱少了,甚至这批种子到头来种出来的粮食也会少,这可是个大事儿。 

 县里一堆人绕着堆成山的棒子左研究右研究,跟拉磨似的,结果也没研究出来个啥。 

 最后还是问到了李厚钦头上,好歹现在顶着在外种地的名头,再说这种子也算是李厚钦先整出来的。 

 李厚钦闷了半天,给出个结论, 

 “也许是自然退化了,我们原来的亩产只有四五百,而且之前的种子种的一年比一年收成少。 

 这批种子到现在亩产能够稳定好几年在1200斤左右已经让我们享受了七八年了,再说1000斤也比之前的四五百、五六百斤多一倍。 

 要不然就再找块地,优中选优再种着看看,要是产量还上不去那就真没办法了。” 

 不管怎么说,这批种子目前来说还是产量最高的粮食之一,农科院的人蹲了好几年都没整明白的事儿让一帮农民去研究到底发生了什么那也是研究不出来啥。 

 总的来说,这次的秋收带给葫芦村甚至全公社、全县的体验不是特别的好,和以往秋收累并快乐不同,这次好像所有人的兴致都不高。 

 看来人们还是无法接受从高产到减产的事实。 

 人往往都是如此,当你没钱的时候想又一笔钱,当你实现了之前的目标之后又会换个根呷的目标,想变得更有钱。 

 事实上现在村里缺粮食吃吗? 

 根本不缺! 

 有双倍的粮食置换,细粮粗粮都有,自从玉米被当成种子之后乡亲们已经很久没有体会过饿肚子的感觉了。 

 他们只是担忧自己现在的待遇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只是他们根本意识不到只要自己种出来的粮食产量比其他地方高,他们的待遇就不会有什么太大变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