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8 章 心腹和心腹大患(第2页)

“学习生涯就是这样,你想的多点、读的多点、讨论的多点,跳进去的坑多一点,自然就会领先别人,咱们这一届一百多口子,并不会像一个工厂出品的工业品一样规格都是一致的。

有的人可以成为老师的心腹,有的则可能成为老师的心腹大患。

无论怎么讲,将来你们毕业之后,走上了工作岗位,要是惹出祸来,只要不把为师说出来就好。”

同学们见李剑垚真的没有批评的意思,反而又双叒叕的进行了调侃,个个呲着牙哄笑。

“好了,咱们来说一下最后一道大题,实际上这是一个集合了经济学、社会学、金融学三种学科知识的一个典型案例。

事件发生的时间已经算是有点远了,在政策性上,苏毛选择了最重要的三条策略,即余粮100%强征、全面国有化,即没收了所有的私产,取消货币,实行实物配给制。

这些政策的原因是十月革命之后为了保障苏军的物资供应,应对社会的巨大变革,效果就是帮助阿苏度过了危机,这个政策就叫战时公产主义。

这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策略,为的就是应对当时的环境,一切政策从制定之初都是带有目的性的,从客观上来讲,没有目的,就没有政策。

但在战后,政策的弊端逐渐显现,引发了不满和经济困境。

随之而来的是史达林的上台,以改善这些弊端为目的,实行了新的经济政策。

体现的要点针对以上三个政策,也有三点。

第一是粮食税,仅征收20%,余粮可以流通。

第二是允许适应中小企业的发展,但要求雇工小于等于20人。

第三就是恢复卢布与商品的货币关系。

从结果上来说,1922年至1926年,新经济策略贡献了零售贸易额的85%,工业品产量的40%,有效的改善了阿毛人民的生存条件,缓解了社会矛盾和经济困境。

在货币政策层面,切尔文卢布锚定黄金储备75%抑制了恶性通胀,从1923年的通胀率的100万%,在1925年成功的下降到了39%。

在社会学的维度上,新的经济策略诞生了一个新的阶级,耐普曼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