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营销词语(第3页)
我说道:“妈的,我是看出来了,你今天不把这里闹个鸡飞狗上墙是不罢休啊?”
李文惠娟白了我一眼,转身爬进了帐篷。
我坐回小庙门口,心里盘算着要是李文惠娟再闹腾一下立马就得把她整下山,这家伙纯粹就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家伙。
李文惠娟在帐篷里躺了半个小时左右,出帐篷后她找卫健坤三人玩,过了一会后我发现他们四个居然不见了,于是我起身找了一圈,发现在一个小山坳里李文惠娟给卫健坤三人教十二路弹腿,这小妮子总算是做了一件正事啊。
十二路弹腿不光李文惠娟会,惠兰和赵宁也会,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院子里。
李文惠娟两姐妹自打住在师父家后,就经常跟着我和赵宁晨练,惠兰对导引法比较感兴趣,每天早晨都会跟着我们起床练导引法,而李文惠娟则是对武术很有兴趣,从来不跟我们练导引法,我们练导引法时,她会练博舟所练的那种“拧转功夫”,是博舟教她的简化版本,估计李文惠娟的内心其实对这“拧转功夫”也不怎么感兴趣,她之所以练是因为这是博舟教她的。
博舟的“拧转功夫”我也会,是博舟完完整整手把手的教我的,不过我把这“拧转功夫”当做一种放松训练,早晨练完武术后会打一遍,只打一遍,打多了关节筋骨之类的生疼,只打一遍的话感觉放松效果比较好。
当初博舟刚教会我他的“拧转功夫”后,我练的特别卖力,练了三天后我的胸骨和脊柱开始疼,坚持又练了两天后,我的胸骨、脊椎那叫一个疼啊,是二十四小时的疼,疼的我都怀疑人生了。
我师父说这种疼是很正常,坚持一段时间就不疼了,博舟说会疼很长一段时间,最少要疼一年,而且是全身的骨头都会疼,我比较相信博舟说的,毕竟他从小就练这功夫,为了避免“受苦”,所以我只练一遍,不是我吃不了苦,而是那个苦压根就不是人吃的,谁练谁一个不吱声。
我相信练博舟的这种功夫时,要是没有凶神恶煞般的师父拿着棍子守在旁边,那能坚持下去的人估计不到千分之一。
说到这里,有很多武术发烧友会有反对意见,认为只要能“神功大成”,不管多痛苦都能坚持,但这只是一种认为,颇有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思,姑且不说忍受身体的“疼痛之苦”,就拿最简单的跑步这项基本体能的练习来说,有哪个武术爱好者愿意每天早晨跑五公里?
我有个朋友当年在沪市打地下黑市拳,那时候由于国内商业拳赛很少,而且商业拳赛选手赚的不高,所以有很多拳手都在打地下黑市拳,那时候的地下黑市拳的水平是很高的。
我的那朋友为了保持足够的体力,每天早晨雷打不动地跑步八公里,而且跑步八公里在他的训练中占比很少,毕竟跑步练的是基本体能,打拳需要的体能储备是由基本体能加专项体能组成的。
如今网路上有很多武术爱好者和格斗类业余选手比武的视频,几乎都是武术爱好者打不过业余格斗选手,这难道说明传统武术不能打吗?不是的,不管哪种拳术练不好都是不能打的,练好了都是能打的,但为何传统武术一片倒地打不过格斗类选手呢?究其原因还是在训练方法上,格斗类选手的训练方法笼统来说是由基本体能、专项体能、技术练习、战术练习、模拟实战练习和实战练习这六个方面构成,从训练的开始到结束都是在围绕“实战”展开的。
而如今大部分传统武术的训练是由套路练习、单招练习组成,(这里面不包括中国跤,中国跤的训练模式跟格斗训练差不多),现今这种传统武术的训练方法实质上已经脱离了格斗,跟体操的训练方法差不多,用体操的训练模式练出来的传统武术和从实战出发训练出来的格斗运动对打,就相当于竞走选手跟百米选手比赛跑百米一样,能赢了才怪。
如今的传统武术其实已经开始从格斗向着健身养身的方向转变,这不是坏事,相反还是好事,毕竟现在打打杀杀的情况少之又少,但亚健康的人却很多,练传统武术保持身体健康其实就是一种“赢”,没必要非得跟格斗类运动比个高低,打赢打输其实不是那么重要,身体少点病痛、一年到头少去医院,将打针吃药的钱花在享受生活上才是重要的。
我一直很厌恶将一种技艺或者文化搞得玄之又玄,少年时我不懂为何传统的好多技艺或者文化咋都是玄之又玄的,但后来慢慢就懂了,之所以复杂和玄之又玄,是原因是在传承中加入了很多“营销词语”以及“营销手段”的需要,将简单的说复杂、搞复杂是为了“营销”,将通俗易懂的词语换成玄之又玄或者高大上的词语也是为了“营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能不被这世间的一切虚幻所迷惑或许就是一种“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