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有问题需要我解决吗?(第2页)

 就这样又折腾的小半个月,在抽调的最后一名钳工到位之后,车间马上就能投入运转。

 而且这次由于是林启明第一次抓的任务,其他的车间可谓是大放绿灯,虽然不至于说把压箱底的六级,七级工派过来,但也没拿一级,二级工糊弄,全部都是三级,四级组成。

 所幸,车间抽的人不多,也就六十来号,七个车间一份,咬咬牙还支持的住。

 经过林启明的设计,这次一共安装的五条生产线,主要负责厂子里任务量最大的三个产品,如果这次实验顺利,相信将会大大减轻工厂的业务压力。

 当然事情也不会一帆风顺,毕竟对于工人来说,这种流水线也是一种挑战,完全颠覆了之前他们所学习的内容,所以得不断的调整,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去。

 其实这次选的人,林启明也有点小心思,他参考了各车间主任的意见,抽取的都是潜力几乎耗尽的工人,而没有动那些年轻人,怕的就是年轻人在流水线上思维固化,不利于其未来的发展。

 当然,这也得益于林启明的身份,不然一般人可真指挥不动这大几十号工人,毕竟,这年头工人才是厂子的主人,傲气不是一般的足。

 …

 日子随风流淌,很快一个月就过去了,林启明拿到了八车间的生产数据报告,这也是他专门针对流水线颁布的办法。

 和以往每个生产车间大致的生产报告相比,数据报告可以精准的看到每条流水线每天的产量变化,如果出现波动,技术部门马上就能分析出原因,然后进行相应的改动。

 还是那句话,21世纪没人性的规矩拿到现在都是颇具杀伤力的武器。

 不过林启明还是低估这个时代人们对于工作的热爱,什么摸鱼,那是不存在,要是被发现,那可是被人骂的抬不起头。

 短短一个月,算是工人熟悉工序的时间,这样生产效率还足足提升了120%~150%,即使算是车间都是三级,四级工的缘故,相信换成普通车间也能有个100%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