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半路折返(第2页)

 “睡不着?“

 突如其来的声音让张明宇猛地抬头。叶晨不知何时已经站在院门口,手里拿着一盏老式油灯,昏黄的光映在他含笑的脸上。

 “叶...叶先生!“

 张明宇慌忙起身,有种学生见了老师的慌张:

 “抱歉这么晚打扰,我只是...“

 “猜到你会回来,“

 叶晨看着张明宇淡然一笑,推开门,做了个邀请的手势,轻声道:

 “进来喝杯茶吧。“

 工作室内的景象让张明宇再次震惊。墙上挂满了手绘设计图,而且不只是一个版本,看得出即便是这位叶老师,也反复修改过自己看到的那幅设计图。

 桌上堆着各种建筑模型,角落里甚至还有一台3d打印机正在工作。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一张大桌子上铺着的凤阳邑全景沙盘,精细到每一栋老宅的瓦片都清晰可见。

 “坐。“

 叶晨递给他一杯冒着热气的茶,呵呵一笑,说道:

 “普洱,本地老茶农的手工茶。“

 张明宇接过茶杯,目光却被墙上的一张图纸牢牢吸引,那是韶华书屋的完整设计图,比他今天看到的还要详细数倍。

 “您……您早就准备好了?“张明宇声音有些发颤。

 叶晨微微颔首,看着面前的这个小伙子说道:

 “从听说韶华书屋有意向来凤阳邑就开始了,我喜欢做足准备,未雨绸缪“

 “为什么?“

 张明宇放下茶杯,直视叶晨的眼睛,露出难以理解的神情:

 “以你的水平,完全可以接大项目,甚至是跨国项目也不是不可能,为什么要窝在这个小村子里?“

 叶晨走到窗前,望着夜色中的古村,轻声道:

 “名利这种东西见得多了,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儿。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这大概是属于归属与爱的层次。

 你看这些老房子,每一块砖瓦都在讲述故事。现代建筑太急于表达自己,却忘了倾听土地的声音。我在这里,是因为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教我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建筑师。“

 叶晨的这句话像一记重锤击中张明宇的心脏,让他明白自己到底还是浅薄了。他突然明白了自己设计里缺少的是什么,不是技巧,不是创意,而是那种与土地、与历史的深刻连接。

 “能...能给我讲讲你的设计理念吗?“

 张明宇的声音几乎是恳求的,他甚至是有种朝圣的心态。

 叶晨看向张明宇,眼中闪过一丝欣赏,轻声道:

 “你看到书屋的主结构了吗?我采用了传统榫卯工艺与现代钢结构的结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让两种技术对话。

 传统建筑讲究'天人合一',现代建筑追求功能至上。我的尝试是找到二者的平衡点——让建筑既满足现代使用需求,又保持与环境的和谐。“

 张明宇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每一个字,不时提出专业问题。两人的交流越来越深入,从材料选择到空间布局,从采光设计到文化符号的运用..

 不知不觉,窗外已泛起鱼肚白。

 “天亮了。“

 叶晨伸了个懒腰,上次他这么秉烛夜谈还是和武英德老师,他笑着说道:

 “你该回去休息了,走吧,我带你去吃点东西,然后你回去好好睡一觉。“

 张明宇却精神抖擞,这一晚上的交流让他受益匪浅,他对着叶晨回道:

 “不,叶老师,我想现在就去看实地。你的设计图上标注的那些古树、老墙,我想亲眼看看它们与书屋设计的关系。“

 叶晨从张明宇身上看到了年轻人的那股朝气,这是他曾经拥有过,却慢慢丢失掉的东西,虽然他身体依旧年轻,可是这么多诸天世界的游走,早就让他心态慢慢成熟甚至是变老,他拍了下自己的大腿,笑着说道:

 “好!就喜欢你这种劲头。“

 两人踏着晨露走遍凤阳邑的每个角落,叶晨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每一处细节:

 “据村里老人说,这棵老槐树有三百多年历史,我的设计特意避开了它的根系;那面夯土墙是清代遗存,书屋的走廊会与之平行,形成新旧对话...“

 张明宇的笔记本很快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记录,他从未如此细致地思考过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以往他的设计总是先考虑造型和功能,环境适应性往往是后期才考虑的调整项。

 中午时分,两人坐在村口的有风小馆吃了顿便饭,谢晓春亲自接待的,还特意将别的客人引到避开他们的地方,唯恐打扰到两人的交流。张明宇看着对自己不吝赐教的叶晨,心中很感动,说道:

 “叶老师,我想请你加入韶华书屋的设计团队,作为联合主设计师。“

 叶晨筷子停在空中,思忖了几秒后说道:

 “我以为你们公司已经有完整方案了,我的方案顶多算是锦上添花。“

 张明宇摆了摆手,对叶晨谦逊的说道:

 “那个方案在您面前不值一提。我想学习,想和您一起完成这个项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叶晨陷入了沉思,半分钟后看向张明宇伸出了食指说道:

 “我有一个条件。“

 “你说。“

 “保留凤阳邑的原貌是底线。不能为了商业利益过度开发,不能破坏现有的村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