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9章 回去(第3页)

“是啊,陈江河很有野心。”杨天赐淡淡说,他眼睛里藏着遗憾,他多么希望有陈江河这样的儿子。虽然杨雪表现也不错,但跟陈江河一比,就差远了。

 

“爸,我会努力的,以后一定不比陈江河差。”

 

...

 

时间匆匆过去。

 

转眼到了1982年。

 

陈江河的海外市场开拓计划,一直在进行。

 

但一直被打压。

 

洋鬼子和小鬼子的公司,一起打压玉珠公司。

 

海外市场开拓举步维艰。

 

不过,这对玉珠公司影响并不大。

 

陈江河没想着一次就打进海外市场。

 

没有孤注一掷,他只是小规模尝试。

 

这尝试,只是看看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有多少‘敌人’。

 

算是派出‘侦查班’侦查一下火力。

 

电视剧中,陈江河‘破釜沉舟’想打开海外市场,但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最后虽然没有失败,但也没有成功,还造成公司现金流紧张。

 

办公室。

 

骆玉珠递给陈江河一些文件,“这是在海外新遇到的问题。”

 

“哦?”陈江河接过去,看了看,笑笑,“这是洋鬼子和小鬼子合伙一起欺负咱们啊。”

 

“是啊,他们瓜分了市场份额,咱们进去肯定被他们针对。”骆玉珠淡淡说。

 

她也没急。

 

几个月过去。

 

玉珠公司,已经吃了国内市场份额百分之六十。

 

剩下的百分之四十,是杨天赐他们五六家公司一起分。

 

也就是说,玉珠公司在国内一家独大,已经吃的盆满钵满,‘满嘴流油’。

 

至于开拓海外市场遇到的波折、造成的损伤,骆玉珠不在乎。

 

“先分清楚敌人,看清楚敌人的手段,我们再想办法一一解决。”

 

“你有什么想法?”骆玉珠问。

 

“想法暂时没有,还需要继续收集信息。

 

我们的货要卖给洋鬼子,那就要知道洋鬼子的喜好。

 

洋鬼子的主流想法跟咱们大不一样,这方面一定要摸清楚,再根据洋鬼子的特点,设计产品...”

 

“需要考虑这么多吗?”骆玉珠觉得陈江河想多了。他们只是卖单一产品的。

 

“现在的商品可能不用,但其他商品,比如瓷砖,比如五金等等,可能就要考虑这些因素。”

 

“我们又不生产瓷砖,也没生产五金。”骆玉珠翻个白眼。

 

“有备无患,多做准备总不会错。”

 

“好吧,听你的。”骆玉珠说。

 

电视剧中,陈江河和骆玉珠的关系,骆玉珠要更强势一些。

 

现在,陈江河说的话,骆玉珠基本都会听。

 

“看报纸了吧?”陈江河问。

 

“看了。”

 

“情况已经在变化,议乌也在变化,想不想回议乌投资?”

 

“想回去,但...”骆玉珠摇摇头,“我还有些担心。”

 

“可以先尝试一下。”

 

“怎么尝试?”

 

“先在议乌开个饲料厂。”

 

“饲料厂?”骆玉珠没太明白。

 

“养猪、养鸡都需要饲料。

 

小规模养殖,饲料好解决,但大规模养殖就要考虑饲料。

 

什么样的饲料,鸡吃了容易下蛋?

 

什么样的饲料,猪吃了容易长膘?

 

这些就是饲料厂要解决的问题。”

 

“哦?你知道?”

 

“洋鬼子研究了饲料配方,他们说如果在猪饲料里添加...猪长的又快又大...鸡饲料里添加...鸡容易下蛋...”

 

“真有这样的配方啊?”骆玉珠有些惊讶。

 

“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玉珠,你最大的问题是书看的太少。”陈江河捏捏骆玉珠的耳朵。

 

“知道了,你看就行了,我没空看书。”骆玉珠不太喜欢看书。

 

...

 

几天后。

 

陈江河和骆玉珠回了议乌。

 

一起的还有陈巧姑。

 

同时,邱英杰大学毕业,也回了议乌。

 

火车站。

 

邱英杰等大学生下车,几个身穿中山装的人,亲自迎接。

 

“欢迎欢迎!你们大学毕业,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主动回家乡工作...”

 

不远处。

 

“那是?”骆玉珠看到了,有些疑惑。

 

“那几个是大学生,那几个是县里的...”

 

“大学生这么受欢迎?”骆玉珠有些惊讶。

 

“是重视。重视人才的地方,发展一定快。”

 

“是吗?”骆玉珠不太信。

 

“以后你就知道了,走,先跟我回陈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