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九章 冷秋月跟白孝文


  滋水县的外来者,不只是倭人,还有洋人,还有其他一些人。

  周强只是让处理了倭人,其他人只要没有作奸犯科,都没有管。

  滋水县信仰自由,信道教,信佛教,等等,都没问题,周强不加干涉。

  不过,周强有所偏向,更注重农耕,更注重科技和医药。

  所以,这几个方面发展的更好、更快。

  滋水县老百姓的温饱,逐渐解决了。

  多余的粮食、家禽肉类,等等,被商人运到省城卖掉。

  医药方面,医生、护士待遇很好,医德也很不错,收病人红包的风气,还没形成。

  科技方面,周强资助了不少学生出国留学。

  农耕方面,周强来了个“指数收税”。

  每户田地少于10亩的,不收税。

  10亩到100亩的,多出的部分,收三成税。

  100亩以上的,多出的部分,收五成税。

  配套的还有长工、短工等管理办法,有最低工资限制,不允许大地主使劲盘剥打工人。

  还有其他相关规定。

  反正就一个原则,你的田地如果过多,那么多的地,一年忙忙碌碌下来,挣不了多少钱,最多就是个辛苦钱。

  这样一来,大家对大规模买地,兴趣没那么大了。

  这个‘指数收税’办法,被周强用在很多地方。

  就一个目的,限制富者更富,也给了穷人一些生存空间。

  鹿子霖回到白鹿村。

  没多久,鹿兆鹏能进谋士院,鹿兆海能进讲武堂的消息传开。

  鹿子霖每天都在村里,得意的说:“这是周县长亲口说的,他说我家俩娃都很出息.”

  白嘉轩家。

  鹿子霖少不了来炫耀。

  “嘉轩,你也让你俩儿子进城念书吧。

  你看看我家兆鹏、兆海,都被周县长看中了。

  将来我家放铳子,就指着这哥俩了。”鹿子霖家有个老祖宗,传下一句话,家里后辈要是有个当官的,就去坟头放三声铳子,说明光宗耀祖哩。

  “这娃们出去容易,回来就难了。”白嘉轩想的更多。

  他担心孩子们出去后,就不回来了。

  白嘉轩希望有儿子在身边。

  养儿防老,白嘉轩就是想的这个。

  “咋能呢?让他们回来,他们就得回来。”鹿子霖不以为然。

  没有多待,鹿子霖还要去其他人家吹牛。

  这次,鹿子霖都忘了说困难户的事。

  之前,鹿子霖每次来,都想跟白嘉轩争抢一下,周强交代的差使。

  鹿子霖走后。

  白孝文和白孝武,哥俩来到白嘉轩身边,欲言又止。

  “咋了?”白嘉轩漫不经心的问。

  “爸,我们也想去县里念书。”白孝文硬着头皮说。他很怕白嘉轩,也希望能得到白嘉轩认可。

  白嘉轩在教育孩子方面,过于严格,尤其是白孝文,白嘉轩对他期望挺高(当白鹿村族长)。

  应该说,白嘉轩不会教育孩子。

  他表扬的少,打击的多,白孝文经常处于压抑之中。

  白嘉轩抬头看了眼白孝文,抽着烟袋不说话。

  白嘉轩也不知道该不该让白孝文、白孝武去县城。

  这时,鹿三和黑娃过来。

  “三哥,有事?”白嘉轩对鹿三的态度,明显好很多。

  “那啥,黑娃想去讲武堂。”鹿三直接说了。

  上次,鹿三和黑娃离开周强家。

  黑娃就有点想去讲武堂。

  现在,听说鹿兆海也要去讲武堂,黑娃就憋不住了,把想法告诉了鹿三。

  鹿三舍不得让黑娃去,但也拦不住,因为黑娃太犟,便来跟白嘉轩说一下,看白嘉轩啥想法。

  “黑娃也想去啊?”白嘉轩皱起眉头。

  其实,白鹿村去县里的孩子不少。

  不只是鹿兆鹏、鹿兆海,还有其他人家的孩子。

  听说,这些去了的孩子,都有出息。

  白嘉轩也动摇过,让俩儿子去县城。

  但,还是有些舍不得。

  白嘉轩看了看倔强的黑娃,又看了看忐忑不安的白孝文和白孝武,抽口烟袋,故作轻松说:“想去就去。黑娃和孝武都去县城,是念书,还是去讲武堂,等我问问周县长。”

  “那我呢?”白孝文急了。因为白嘉轩没说白孝文能不能去县城。

  “你?”白嘉轩犹豫一下,“族里事多着哩,你帮我处理族里的事,还有周县长交代的差使,你也帮着一起弄。”白嘉轩还是舍不得白孝文离开。

  白孝文是白嘉轩的长子,期望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