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交战,登陆夷洲(台湾)(第2页)

 孙权将视线投向海洋,地缘政治上的动机源起于他称帝的前一年。

 那年石亭一战,东吴大败曹休,引得身在辽东的公孙渊主动遣使来联络,表示愿意脱离魏国臣服于吴国。

 从陆地北伐的角度来说,建业和武昌的份量是一样的,有了海路加成,建业的份量就明显高过了武昌。

 孙权迁都推进海洋计划并不仅仅是为了与公孙渊相通。

 对于大陆属性的中央之国来说,海洋一直是神秘的存在。海的那一边不仅有未知的陆地、族群以及资源,还可能有帝王们都向往的神仙之地。

 称帝这一年,孙权四十八岁,从为政者的角度来说,这个年龄正当年。

 不过年近半百,要是按刘备和曹操的寿数来算,孙权在帝位上还能再坐个十几年。

 除了常规性的培养太子做接班人以外,孙权也如很多帝王一样起了长生之心。

 这个心思甚至在刚迁都武昌时就有了。

 很难说,孙权在称帝后如此热衷于出海,到底是地缘政治层面的因素多,还是更多希望因此而访得长生之道。

 好在这两点并不矛盾,完全可以公私兼顾。

 与孙权一样对长生之道开始感兴趣的还有张昭。

 张昭当时已经七十多了,对探寻长生之道,比孙权更为急迫。

 孙权还没称帝时,二人就已时常讨论长生之道。

 有一回两人在酒宴上谈论神仙,让东吴第一直人虞翻给听到,当场指着张昭骂道“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邪”。

 你们都是将死之人,还谈什么神仙,这世上哪来的什么仙人。

 虽说虞翻这人一直是“话糙理不糙”,孙权为了人设一直都忍着。

 只是这次说话实在是太难听了,莫说是一个君主,便是平常人听到这么触霉头的话,也是会生气的,于是虞翻就被贬到了交州。

 交州就交州,虞翻的父亲曾做过东汉的日南太守,对这片土地并不陌生。

 到了交州之后,虞翻倒也没闲着,开学授课,传授儒家经典,在岭南之地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