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浮生WX
第二百三十八章 夺城,诸葛恪的经验(第2页)
黎族兵士开始反应过来,没有再去顾什么纳凉消暑,后排的兵士也在一名小头目的指挥下开始张弓搭箭反击,“咻—咻—咻”之声不断,
双方不时有人“啊”的一声惨叫着倒地,城楼上的铜鼓也开始“铛铛铛”的被人敲响,声音很是急促,表面有强大的外敌来袭,
一盏茶的功夫后,黎族兵士因没有着多少盔甲,便在这场突发的战事中很吃亏,有四五十人已经胡乱的躺在了城门口附近的地上,身上插满了箭矢,
而吴军这边则是伤亡很小,虽然他们吴国的步骑打不过曹魏的,但对付一群边远之地的蛮族还是绰绰有余的,毕竟黎族的兵士跟曹魏的兵士实力还是差距很大的,他们吴国可是很有对付蛮族的经验,
在江东的广大地盘上有着不少山越人,但是现在已经暂时都被平定了,吴军的兵士中也有不少被派去剿过山越人,对付蛮族的经验还是很足的,
东汉末年,孙氏初定江东,境内山越众多,分布极广。
他们往往与各地的“宗部”(一种以宗族乡里为基础而组织起来的地方武装集团)联合起来,与之对抗,成为孙吴政权的心腹之患。
山越是汉末三国时期江南地区山贼式武装集团的统称。因往往占山为根据地,故亦称“山民”。山越的生产方式以农业为主,种植谷物,又因“山出铜铁”,而常常“自铸兵甲”。
他们大分散、小聚居,好习武,以山险为依托,组成武装军事集团,其首领有“帅”、“大帅”、“宗帅”等诸多称谓,对于中央封建政权处于半独立的状态。
孙策初离开袁术到江东时,去投靠丹阳太守吴景,就曾被当地山贼大帅祖朗所袭,几至危殆。
建安三年,袁术遣人以印绶与丹阳(今安徽宣城)宗帅祖郎等,使之激动山越,大合兵众,图谋共攻孙策,反为孙策讨破。
为了巩固政权和掠夺劳动力与兵源,孙权从建安五年掌权之时起,即分遣诸将镇抚山越。建安八年,孙权西征黄祖,正待破城之时,山越复起,严重威胁孙吴后方,迫使孙权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