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百岁南越王赵佗,攻玳瑁(第2页)

 任嚣在主帅屠睢阵亡后,接替屠睢与赵佗再率军入岭南,于秦始皇三十三年统一岭南。

 随即秦王朝在番禺(今广州)设南海郡治,以任嚣为郡尉统管一郡的政治、军事、监察,下辖番禺、龙川(今广东河源龙川县)、博罗(今广东惠州博罗县)、四会(今广东肇庆四会县)四个县,

 龙川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都极其重要,故委副帅赵佗任龙川县令,赵佗在龙川筑城辟地以为治所。

 秦朝末年,岭南龙川县令赵佗,与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遥相呼应,乘时崛起,

 秦二世二年,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他临死前把时任龙川县令的赵佗召来,向他阐述了自己依靠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险可据的有利地形来建立国家,以抵抗中原各起义军队的侵犯的谋划;并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赵佗代行南海郡尉的职务,嘱咐他“秦政无道,中原扰乱,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

 在接替任嚣为南海郡尉后,派兵封锁北方进入岭南的关口,断绝南北交通,用武力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割据合并,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

 并于刘邦建立汉朝的同年,在其控制的南方三郡境内,建立了一个以番禺(今广州)为王都、地广千里的“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很容易便得到了一国,

 南越国虽处于半独立状态,但仍听命于汉朝廷,汉高祖十一年,赵佗接受皇帝给他的南越王封号,在当政的70年间(据说这赵陀可是活了一百余岁),

 一直活到汉武帝建元四年,与中央王朝一直保持着统属关系,采取举措促进同汉朝的友好相处,开放边境贸易,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赵佗死后,南越国政权出现了内部危机,以南越国宰相吕嘉为首的军政大僚,结成“吕氏集团”,伺机叛乱分裂,脱离汉王朝的统治。

 到第四代南越王时,南越王赵兴及王太后摎氏,顺应大多南越贵族实现国家统一的愿愿,正式向汉王朝提出了“内属”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