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无奈妥协,隐忍的孙权(第2页)

 曹操突然的决定,让曹植一脸懵,内心却有一种被掏空后、莫名的轻松。

 他只是遗憾伤害了父亲,他觉得对不起为他说话的朋友们。

 曹操冷静下来后,又觉得子建的行为匪夷所思,也许他有难言之隐?

 而诽谤曹彰?曹彰自己都不认同,因为曹彰明显是支持曹植,但,已成定局。

 曹操下了一道《立太子令》,说他始终考虑的都是曹丕,意在消除曹丕对曹植的仇怨。

 但事实是曹操考虑的太子人选不止曹植一位,在曹操二十五个子嗣之中,先后出现于曹操视野里的储嗣候选人有四位:曹昂、曹冲、曹丕、曹植。

 最能当得太子者人选至少有二位,正室刘夫人所生长子曹昂和环夫人所生曹冲。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曹昂死后,曹操还曾打算传位其庶弟曹冲。

 曹冲是个神童,五六岁时智力已经“有若成人”。且天性仁厚爱人,常常为不慎犯了过失的设法解免,“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为此,曹冲深得曹操的宠爱,但曹冲十三岁患病夭折。

 在他死后,曹操曾对曹丕说:“曹冲之死是吾的不幸,但却是汝的大幸。”

 曹丕后来也常对人说:“如若曹冲仍然健在,将没有我的太子之位。”

 曹冲死后,有实质意义竞争储嗣候选人的只有曹丕、曹植二人了。

 不久,曹丕同母弟曹植以风流文采而展露头角,深受曹操喜爱。于是就发生了曹丕、曹植兄弟间的立嗣之争,但无论如何以曹植的性格这场太子之争他是赢不了的,结局从一开始便已注定,

 只是曹孟德对曹植写诗赋的才情太过看重了,硬生生的将曹植推到了这场争斗中,这才害了他,到了最后曹孟德见事不可为方才如此做态,想借此举既安抚曹丕又保护曹植,

 为了安抚曹植,立曹丕为太子的同时,又给曹植增邑五千户,使他成为曹家子弟中唯一的“万户侯”。

 这一切,让一开始欣喜过头的曹丕变得谨慎,他意识到父亲变化多端,自己并非最满意的人选,子建依然是父亲喜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