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吟赋,不重用曹子建的坏处(第2页)

 许多边城频频告急,胡人骑兵数度入侵;道道羽檄从北方发来,游侠驱马登高,遥望边塞河山。

 后面又是一句互文,句子意思本身不难理解,还是要体会其中曹植对于生命状态的理解,对释放热情无所保留的向往。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最后4句为一段,也是我认为最为精彩的一段。这里如果要唱的话,一定是用最激昂的语调,最大幅的动作才能表现出其中激情。

 此身早已弃置锋刃之端,锋刃断时,亦是吾命折时。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头绑在裤腰带上过日子,还担心什么生死的问题呢?

 前一句说自己,后面就更加激进,连父母的养育之恩都顾不上了,还谈什么妻子儿女的责任。

 名字列在军书中,对男儿就是一种神圣不可推卸的责任,完成他,既是对朝廷的忠诚,更是对自己生命的忠诚,所以前赴后继,没有私心。

 最后一句,曹植就是现实中憋得太狠、太压抑了,才只好在文学的世界里自由释放。

 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视死如归是干嘛,代表了怎样的精神。归就是归去、回归,回归到生命最本初的地方。

 就像老话说的,生从土里来,死到土里去。是人皆贪生,但是对国难的同仇让这些游侠超脱了生死,死后所归不过生之所来,又有何惧?

 曹操去世,曹丕接任魏王,更进一步登基称帝。曹植作为皇亲国戚,也水涨船高的被封了王。?

 但大哥似乎觉得这个才华横溢的弟弟在某个地方待久了会惹出事端,所以频繁的为其改换封地。

 曹植被频繁的徙封一直到侄儿曹叡登基时都没有停止,“十一年三徙都”,反映的是父子俩对曹植的深深忌惮。?

 黄初四年(223年),曹彰去世,曹植听闻悲痛欲绝,赶赴京城凭吊,但丧礼尚未结束,便得到皇帝旨意,要求他马上离京返回封地。?

 比起曹彰的死,兄长曹丕对自己的防范更让他心灰意冷,不过他还是遵照旨意踏上了回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