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恢复旧制,靠实力说话(第2页)
东汉因忙于国内统一战争,无暇顾及,曾寻求改善双方关系。
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匈奴单于遣使东汉要求和亲,未获准许。建武二十四年后,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附汉,北匈奴则继续盘踞漠北,与东汉对抗,同时又不断遣使请求和亲。
北匈奴为了求和亲,大量贡献马匹、皮毛,又带来西域诸国的商品贡献,结果仍为汉光武帝所拒绝。到了汉明帝,汉章帝时期,北匈奴仍继续多次请求和亲,但同时又数次侵犯东汉边境,最终被东汉击溃。
第二个是宋朝,宋朝虽以“积贫积弱”着称,但却从未与外族和亲。
在历史上,辽国和金国曾经成为宋朝可能的和亲对象,但均未实现。宋辽两国签订“澶渊之盟”时,辽国在谈判中曾要求“和亲”,宋朝没有同意。司马光《涑水记闻》称:“虏兵既退,来求和亲,诏刘仁范往议之,仁范以疾辞,乃命曹利用代之。”
北宋末年,金灭辽后,乘势攻宋,攻陷开封,俘徽、钦二宗,称为“靖康之耻”。
根据《宋史》记载:在此期间金人也曾对宋提出“和亲”的要求,《沈与求传》:“上曰:朕以二圣在远,屈己通和……与求曰:和亲乃金人屡试之策,不足信也。”
但这种国弱之时还不答应结亲的便是没有什么意义,自己不给别人也会来抢的,只有在国力强大之时方有足够的底气、实力来拒绝此事,也只有像后面的明朝方才硬气的做到了此事。
明朝也始终未与周边民族和亲。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俘,为迎回英宗,曾有大臣建议与瓦剌和亲。
南京翰林院侍讲学士周叙上书称:“盖殿下于圣上,亲则兄弟,谊则君臣,君父之仇,不共戴天,宜与君臣如越王之卧薪尝胆以报吴仇……若能即返圣驾,则结好和亲,世世利赖。”周叙认为,明朝与瓦剌虽有不共戴天之仇,但为了迎回英宗,可以采取和亲的权宜之计。
日本也曾提出与明朝和亲,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军大举进犯朝鲜,李如松等率明军入朝击败日军,经过一系列的战斗后,双方停战议和,在谈判之中,日本丰臣秀吉提出明朝把公主下嫁天皇(和亲)的要求。最终,瓦剌、日本均未能与明朝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