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乘羌乱的风,为天下的仁心(第2页)

 史载:“(西羌)自爱剑后,子孙支分凡百五种,……其五十二种衰少,不能自立,分散为附落,或绝灭无后,或引而远去。其五十二种衰少,不能自立,分散为附落,或绝灭无后,或引而远去。

 其八十九种,唯钟(羌)最强,胜兵十余万。其余大者万余人,小者数千人,更相钞盗,盛衰无常,无虑顺帝时胜兵合可二十万人。”

 可见,直到东汉时,羌族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

 汉武帝曾“西逐诸羌“,就是这种冲突的第一次大爆发。

 西汉在湟中实行属国统治之后,一方面让降羌在原部落组织形式下,实行一定的民族自治,

 另一方面,又派遣护羌校尉“理其怨结”,化解西羌部落内部及其与汉族边郡吏民的矛盾,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宣帝以后,西羌对汉朝边境的骚扰、掠夺战争并不多见。

 东汉建立以后,经过了十年统一战争,才基本上统一了陇右,对凉州等地的塞内羌人,重新设置郡县进行统治。

 东汉初年,在西北地区割据的窦融、院嚣、卢芳等,都曾借用羌胡之力,尤其是陈器则主动“招怀其(指羌人)酉豪,遂得为用”,他依靠羌人为其主要兵源,西汉时的“保塞羌“多被他收编,因而能“据七郡之地,拥羌胡之众“,负隅顽抗了十年之久,这些都是董卓、马腾、韩遂的前辈啊!

 光武帝平嚣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游说(隗)嚣将高峻、任禹之属,下及羌豪,为陈祸福,以离嚣支党”的策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但是,“嚣灭后,陇右未安”,主要是原来器“因抚集以为强”的羌人,并不屈服于东汉的统治,及嚣亡后,五溪零诸种数为寇掠,皆营堑自守,州郡讨”。

 其后,便有来歙率盖延、刘尚、马援等进击羌人于金城等大规模战争的爆不实际上,东汉对羌人的战争,在某种上来说,也是东汉统一战争在新的形的继续。

 对命如草芥的编户齐民而言,东汉朝廷在羌乱中的低能表现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