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赭石,寻找铁矿(第2页)

 汉末骑兵战斗力强不只是冲击力,也在于骑射能力的提升,而骑射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是骑兵可单手使弩,难度比在马上双手开弓低,所以骑兵常常配有弩。

 兵器相生相克,戟的大量使用,催生了汉代一种叫钩镶的特殊盾器的流行。

 钩镶中间是个小铁盾,盾心有尖刺,盾后是手柄。上下各为一根有弧度、末梢向前突出的长铁钩,上钩有二十五厘米左右,末梢是尖锐的,下钩十五厘米左右,末梢有个小球。

 这种兵器可挡可钩可推,是克制戟的好东西,只要戟在流行,它就有市场,后来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它也随之消失了。

 钩镶这玩意儿不重,但是费铁,工艺也复杂,有条件的军队士兵,是一手持钩镶,一手拿环首刀作战。

 这是让人羡慕的军队装备,盾牌是挡箭的必须装备,一支军队肯定是会装备的。

 但汉末单兵装备并不多,主要问题就在于它重,影响机动性,然而大量制造这些装备需要很多的铁矿石来冶炼打造,

 跟后世的人一样,这时的魏蜀吴三国皆希望能弄清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以此找到聚宝盆。

 就已发现很多重要的成矿规律,大家众所周知的,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若有千重锁,定有王侯居此间。

 就是出自唐代杨筠松的《撼龙经》:“寻龙十万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廉贞已具贪狼内,更述此篇为详载。”

 在风水学里,有一个特定的名词叫“寻龙”,当然寻的并不是真的龙,而是指山的主脉,

 这种山必须山势雄伟、清晰绵长,在此间居住,可以更加聚集“灵气”,

 当然,很多人可能认为这只是风水,和找矿又有何关系?

 其实,矿和人一样,绝大部分的矿总是聚集在特定的地方,而古人,早已发现其规律,

 在约2650年前的《管子·地数篇》,书中记载了距今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始祖轩辕黄帝与大臣伯高的一段对话:

 “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

 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

 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

 上有赭者,下有铁。”

 作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关于矿产资源分布规律的论述,其科学性令人赞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祖先的智慧,

 “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讲的是造山型金矿,造山型金矿往往会有块状金估计是古人最早发现的金矿类型之一,这种金矿往往与砷、汞等共生,丹砂就是硫化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