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鱼头豆腐汤,蜀地的姜(第3页)

 “盈筐承露薤,不待致书求”,当年杜甫客居秦州,好友阮昉送来三十束挂着露珠的藠头,只有知道薤露难留,才能体会到阮昉的深情。

 自先秦,葱薤就主宰了古人的后厨。

 《礼记》载:“脍,春用葱,秋用芥;豚,春用韭,秋用蓼;脂用葱,膏用薤。”

 《说文解字》说,“戴角者脂,无角者膏”,烧牛羊肉要用葱,烧猪肉则用薤。“种薤二十畦,秋来欲堪刈,望黍作冬酒,留薤为春菜。”

 青梅煮酒论英雄之后刘备借故溜掉后,曹操也觉得酒席间有所失言,想来想去不放心,派密探去查看刘备回家做什么了。

 探子回报,“见其方披葱,使厮人为之不端正,举杖击之”。

 杂役种葱不齐整,刘备气得直打人。

 曹操说:“大耳翁,未之觉也”。

 曹操看刘备还顾着种葱呢,想来不会跑,没想到刘备“其夜,急东行”“公驰使追之,不及”。

 葱在古代属荤菜(即辛辣有味儿的菜),而且是常馔之菜。

 三国时代的人在几种情况下是不食荤的:一是佛门(梁武帝之后的)、道门不用荤菜,

 他们认为葱、蒜、韭、姜这些辛辣之菜刺激味太大,会坏人心性,所以不吃;二是祭祀、斋戒时不食荤。

 《庄子?人间世》:“颜回曰:回之家贫,惟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若此,则可以为斋乎?”

 这是古代斋戒不吃葱、蒜等臭菜的明证。《论语?乡党》记载,斋戒要“变食”,禁荤物。唯独不撤姜食。

 因为在荤菜中,葱、蒜、韭都有浊气,唯独姜气清,由此看来,葱在古代的荤菜中也不是上等品,但有时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味调料。

 煮好鱼头豆腐汤之后柏灵筠又将其盛到漆盆中,让小阮将其端到用餐的桌案上,再将其分成几份放好。

 曹爽看着面前让人食指大动的鱼头豆腐汤笑着道:“虽没有蜀地的姜入味,但也是极好的了,为夫以为即便是来日有了蜀地的姜,但没有几位夫人的厨艺,那也是要稍逊一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