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树大招风,低调的好处(第2页)

 嘉禾二年春,辽东公孙渊向吴奉表称臣。孙权大喜,派使者携金宝珍货,赴辽东,封公孙渊为燕王。结果公孙渊认为吴国遥远,难以长期依靠,将使者杀死,转投魏国。孙权大怒,准备亲自带兵去征讨。陆逊上书相阻。这一次,孙权虽然听取了陆逊的意见,但心里对陆逊肯定有不满。

 赤乌七年(244年)正月,孙权任命陆逊为丞相。当时,东吴两宫并立,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为了争夺太子之位而相互仇视,各自拉拢朝臣。有许多朝廷官员也趁机派出子弟,或依附侍奉于太子孙和,或依附侍奉于鲁王孙霸,都想提前押注,捞取加官进爵的政治资本。

 鲁王孙霸的党羽杨竺、全寄、吴安、孙奇等一起诬陷毁谤太子,迷惑孙权。孙权私下召见杨竺,杨竺认为鲁王有文武英才,应为嫡嗣。孙权同意他的意见。

 当时,有役使藏于孙权的床下,完整偷听到这些谈话,告知了孙和。孙和于是与陆逊族子陆胤密议,请他让陆逊上疏表谏。与此同时,太子太傅吾粲也数次与陆逊通信,请求派鲁王出镇夏口,逐出杨竺等人,不要让他们留在京师。

 陆逊于是上疏劝谏孙权说:“太子是正统,应该有坚如磐石的稳定地位;鲁王是藩国之臣,对他的宠爱和俸禄都应当与太子有所差别。这样大家各得其所,上下才能安定。”极力陈述嫡庶之分,又请求进京面见孙权陈述嫡庶的大义。

 孙权猜到自己与杨竺密谈的内容泄露,大怒,命人追查盗听事件,先后将杨竺、陆胤收监审问,处死太子太傅吾粲,并数次派使者前去责问陆逊。陆逊因此气愤致死,时年六十四岁。

 张樱想了想又道:“可是妾真的不懂一点礼仪啊,真的能融入像建业这样的地方吗?”

 在古代,礼仪是社会法则,是个人德行的标准。“议生于礼而合乎礼,故谓之礼仪”。《左传·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论语》也称:“不知礼,无以立”,可见礼仪何等重要。而古代社会,对女子礼仪要求则更为严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