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难以为继,活着比死更难(第2页)

 这使得勾践认为求和难以实现,于是就准备与吴国决一死战。文种此时提出建议,认为吴国的太宰伯嚭(pi)贪婪,可以通过贿赂他来帮助达到与吴国讲和的目的。

 之后,文种的建议顺利实现,越国成功与吴国讲和。

 夫差也赦免了勾践,并划定钱塘江为吴越两国的边界,最后罢兵回国。

 在吴王夫差赦免勾践之后,勾践返回越国。

 在越国时,勾践不忘屈辱,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到了越王勾践五年(公元前492年)五月,勾践让文种代替他治理越国,自己与范蠡、柘(zhè)稽一同入吴为人质。

 等到了吴国,夫差命勾践为其养马,并将其囚禁在宫室之中。

 后来,在伯嚭的影响之下,夫差开始怜悯勾践,并认为勾践是真心归顺于他,于是决定将他们放回越国。

 勾践从吴国回来之后,就准备对吴国施加报复。

 而大夫逢同认为当时不应整军备战,否则就会引起吴国的不安,此时应该与齐、晋、楚三国交好,联络这三国出兵攻伐吴国,等到吴国疲敝了,越国再去攻打它。

 逢同的建议得到了勾践的认可,攻打吴国的计划暂时被搁置。

 为了能使越国拥有复仇的条件,勾践曾向大夫计倪请教。

 计倪对勾践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是要发展农业生产,然后是挑选人才、发展商贸活动,最后是凭借国家权力控制谷物价格以达到“农末俱利”的效果。

 勾践听从了计倪的建议,使得越国成功在短时间内富强起来。

 除此之外,计倪还向勾践建议,认为要想兴旺越国,勾践应当注重挑选、任用贤能。

 勾践听从计倪的建议,并推行仁政,使得越国万众一心,逐渐有了讨伐吴国的条件。

 勾践曾向文种询问如何做才能成功讨伐吴国,文种提供给勾践九种不同的策略(也有说是伐吴七术)。

 其后,根据文种的策略,勾践派人上山伐木做成栏杆并大加装饰,然后亲自敬献给夫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