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浮生WX
第五百三十一章 投降一条路,高旬丽人的反抗(第2页)
其中东部的沟谷在北端分为三支。西部的沟谷到北部分为两支,左侧的通往西墙。丸都山城的南部为平缓的台地,海拔310米以下,是山城的主要建筑分布区。
丸都山城的城垣依山势走向而建,整体呈“簸箕”型,在山崖陡峭险峻处筑低矮城垣或不筑,山梁的缺口处、山脊平缓处则用花岗岩石块和条石高筑城垣,使城外高培绝壁。
东、西、北三面城墙砌筑在环抱的山脊上,周长约14里。
城墙表面以楔形石错缝垒砌,墙体中部梭形石交错咬合摆放,石隙填以碎石。
墙体由底部向上略内倾,顶部筑有高约1米的女墙,女墙内壁下部有一排筑洞,相距2米左右,算是比较坚固的城池了,但任何攻势在里应外合的攻势下都是很难守住的,
毕竟前些年毋丘俭在攻下丸都山之时也是做得狠了一些毁掉了丸都山城中高旬丽人的宫殿和宗庙,还刨了好几座高旬丽王的陵寝,这能不让当地的高旬丽人狠得牙痒痒吗?
当机会来临时,高旬丽人便彻底忍不住了,哪怕是拿着农具也上场与驻扎在丸都山城的魏军拼上一拼,
全城有门址6处,南侧谷口处有一处瓮门,东北面城墙有两处城门,南墙西部有一处城门,西面有一座城门。
城门由门道、墙体以及体量不等的木构架门楼组成,南瓮门在此基础上,又加了瓮门一道。
南瓮门位于南墙正中曲折内凹处。除1号门址构筑于城垣最低点的地势平缓处外,余者均构筑于地势险要处。
城门外为平坦的通沟河谷,是通往丸都山城的最主要的通道之一也是山城防御的核心与重点。
门平地砌筑,东西两侧墙体与瓮城的墙体砌筑成整体,但在城内百姓的怒火之下,这样的坚城,仅仅凭借五千人是远远守不住的,
丸都山城的布局以宫殿群为核心,以沿山势走向构筑的城墙为屏障,以了望台和戍卒居住地及蓄水池为辅助,形成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