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四条腿的小白兔

第578章 意外收获,敌人要炸毁炼钢高炉?


为了防止走露消息,这次老猫准备同时派出了七支抓捕队伍。

 

一场疾风骤雨即将袭击这座平静的城市。

 

李爱国完成了拍摄大电影的任务,本来打算回房间休息一个晚上,第二天返回京城。】

 

但是,刚离开办公室,就又被老猫请了回去。

 

“司机同志,一号队伍由你来带队。”

 

“一号队伍?”

 

老猫将一份档案递了过来。

 

“刚才陈中浦交代的七个人中,还有一位是从那边来的大人物。

 

只不过他自己也没搞清楚而已。

 

我还是紧急调阅了档案,结合我们掌握的情况,才注意到了这一点。”

 

通过迪特之间的联系,相互交叉消息,抽丝剥茧搞清楚对方的身份,是调查组的常规操作。

 

很多迪特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被揪出来的。

 

闻言,李爱国连忙拆开档案。

 

档案是属于一个名叫张贵安的人。

 

张贵安具备海外背景,前两年响应号召,从海外借道港城返回吴汉,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因为其有在海外重型钢铁厂担任过技术员的的经历,被招选入吴汉钢铁厂,目前担任炼铁厂一号高炉的技术员。

 

在数月前,老猫已经从海外的消息途径,得知张贵安这号人物的存在,只是因为消息比较模糊,所以无法确定他的真实身份。

 

张贵安属于“全能情报员”,这是当年敌人跟老美机构合作的一个产物。

 

即老美为敌人训练了一批所谓精英特工。

 

这些特工至少精通一至两国的语言。

 

进入指定的潜伏区域后,要求是单人执行任务,独立搜集情报,发报、抄报,译报均一人完成。

 

并利用电台直接与所谓的【二厅】保持秘密联系,发送情报和接受指令。

 

张贵安跟【二厅】单线联系,本来是不会出现差错,只不过他携带的电台出现了故障。

 

在这年月,像电台这种管制的无线电设备。

 

如果修理的话,需要持有单位的介绍信。

 

张贵安身为高炉技术员没有拥有电台的资格。

 

敌人指使在电信修理店工作的陈中浦利用职务之便,帮助张贵安修理了电台。

 

他们没有想到,陈中浦早有背叛的意思,为了在背叛以后拿到筹码,悄悄的跟踪了张贵安,搞清楚了张贵安的身份。

 

只是陈中浦也没有意识到张贵安的重要性,只以为这家伙属于“外围渠道”人员。

 

“武钢第一高炉是国内重要的工业工程,张贵安被安排进武钢之内,敌人怕是早就盯上了高炉。”

 

老猫此时语气平静,身上却已出满了冷汗。

 

李爱国也忍不住心中一跳。

 

如果说国内有哪个工程能跟长江大桥相比的话,那非武钢第一高炉莫属了。

 

钢铁是基础工业,当时国内的枪炮没有钢铁做。

 

“一五规划”很多项目需要钢铁,上面提出“钢铁要过关,钢铁要过江”。

 

那时东北老基地鞍钢还有一点钢铁,中南是汉阳铁厂,只有十万吨的产量,南方几乎没有。

 

武钢一投产就是150、200万吨!

 

如果第一高炉出了问题,很多重点项目便没办法进行下去。

 

老猫拍拍他的肩膀。

 

“我们现在还不清楚张贵安的真实目的,也不清楚他是否有帮手,所以这次抓捕,必须要抓活口。”

 

“是!”

 

李爱国冲着老猫敬了个礼,转过身召集组员们。

 

夜色下的吴汉异常迷人。

 

忙碌了一整天的人们总算是得到了休息。

 

携家带口在略带凉意的夜风中散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悠闲的气息。

 

位于青山区东部的蒋家墩的武钢建设工地,却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这里是郊区,在一年前还是丘陵起伏,灌木丛生,阡陌纵横,冲沟与河流湖泊夹卧其间。

 

武钢工程开始后,大规模的挖山筑路工作全面展开。

 

来自嗨南的公路二师仅仅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平整了地面,建好了一条条道路。

 

一座钢铁基地,就将在这片荒僻之地上崛起。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的场面即将出现。

 

高炉技术员张贵安收回目光,将铁腰子饭盒端在手里面。

 

转过身来到水池旁清洗了一遍,随后便准备开始了常规的“加班”工作。

 

第一高炉规划建造时间是三年。

 

考虑到目前国内急需钢铁,上级提倡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争取早日投产。

 

高炉的建造者和技术员们都加班加点的工作。

 

这个时候,技术员们刚吃完晚饭,都聚在办公室内聊天。

 

“你们知道吗,下一批资料马上就能翻译完毕了,咱们从明天开始说不定要加班到十二点。”

 

“真的?那太好了。高炉早一点完工,咱们就能多生产一些钢铁。”

 

“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个东西,就什么都好办了。咱们得努力了!”

 

张贵安此时凑过去,冲着几个技术员散了烟。

 

几个技术员闻言,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贵安,你啥意思?你想炸高炉啊?”

 

“那怎么可能呢!我就是担心再打仗,敌人的飞机来丢炸弹。”张贵安神情不变,缓声解释道。

 

张贵安平日里工作勤奋积极,每星期都参加思想学习班,是部门里的思想积极分子。

 

况且,他文质彬彬的样子,也不像是坏人,几人也没有继续追问。

 

年纪最大的陈工抽了口烟,分析道:“贵安的担心不无道理,前阵子沿海不是还打下来一架飞机吗?

 

咱们的高炉容积为1386立方米,个头很大,采用了炉腰托圈以上设四层扁水箱的结构。

 

按理说.扛不了几枚航空炸弹的袭击。”

 

那几个计数员哈哈笑:“咱们造的是高炉,又不是地堡,哪能扛炸弹啊。

 

贵安,你们这些从国外回来的人,就是喜欢提这种奇怪的问题。”

 

张贵安被戏谑了,也不生气,问道:“那要是在内部安装炸药呢?”

 

“炸药?那咱的高炉就厉害了,毕竟是钢铁做的嘛,要是不安装在结构受力点,恐怕一个炸药包也没办法炸坏!”

 

提起高炉的坚固性,陈工有些得意的说道:“49年的时候,鞍钢的高炉大案你们都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