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四条腿的小白兔

第733章 随车吊装设备项目,寻找电动葫芦,名单公布


清晨的阳光洒在古老京城的大街小巷,给这座城市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光辉。

 

李爱国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这充满历史韵味的街道之间。

 

那熟悉的胡同、古朴的建筑在他身旁一一掠过,仿佛是岁月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最终,他来到了前门机务段。

 

这里,是蒸汽与钢铁交织的世界,蒸汽锅炉的轰鸣声、齿轮的咬合声、链条的传动声、活塞的往复声,共同奏响了一曲工业的交响曲。

 

站场上,一列列整备一新的蒸汽火车宛如钢铁巨兽,威风凛凛地整装待发。

 

李爱国挎着帆布包,脚步轻快地穿梭在一辆辆火车头之间,如同一位游走在机械丛林中的行者。

 

一路上,他不时热情地和火车司机们打着招呼,那爽朗的笑容在弥漫的蒸汽中显得格外温暖。

 

突然。

 

他停住了脚步。

 

扭头看向k16次列车的火车头。

 

只见代班的陈司机正在黄婧的指引下检查火车头。

 

“陈叔,这火车的推把有点松,您推的时候用力得稍微大一点……但也别太大了。”黄婧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画着。

 

“炉膛是新炉膛,您得叮嘱司炉工别填那么多煤。”她的眼神中透着认真与关切。

 

“还有……”黄婧似乎还有许多叮嘱的话语。可话到嘴边,她像是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看着陈司机,略带歉意地说道:“陈叔,您是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了,这些事儿您比我还懂呢,我这真是在您面前班门弄斧了。”

 

“黄司机,你放心吧,我会好好照顾你的火车头。”陈司机温和地笑了笑,他自然明白黄婧的心思。说完,他转身利落地登上了火车。

 

黄婧怔怔的看着火车头远离,直到消失在拐弯处,才叹了口气转过身。

 

她看到李爱国站在不远处,脸上的失落顿时消失了,乐呵呵的打招呼。

 

“师傅,您今天不是休班吗?怎么来段里面了?”

 

“工作室里有点事儿。”李爱国冲着火车头的方向抬了抬下巴,问道:“事故不是调查清楚了吗?你怎么还被停岗了?”

 

“具体情况我也不太清楚,只听说局里对这次事故好像有新的看法,正在开会讨论呢。不光是我,我们整个包乘组都被停岗了。”黄婧无奈地叹了口气。

 

看来还真被邢段长猜中了……有些人果然不甘心失败啊,李爱国心中暗自思忖。

 

他看着黄婧,提议道:“既然你今天没活儿,去工作室帮我吧。”

 

“好啊,好啊。师傅,你不知道,我成了正式火车司机后,最遗憾的是不能在工作室帮你干活儿了。”

 

黄婧本来还有点郁闷,听到这话顿时来了精神。

 

李爱国没有直接带黄婧回工作室,而是带着图纸找到了邢段长。

 

图纸摊在办公桌上,李爱国大马金刀的站立一旁,看样子很明显就是在说:“打钱!”

 

“这次你们师徒齐上阵啊,让我看看是什么好东西。”

 

“这次你们师徒俩一起出马啊,快让我看看是什么好东西。”

 

前门机务段已经有一阵子没有新的发明创造了。

 

邢段长看到图纸,迫不及待地拿起来查看。

 

当他的目光落在图纸上的电动葫芦和龙门架上时。

 

眉头微微皱起,满脸疑惑地说:“爱国,你这是准备在列车上装个打井的设备?”

 

“那倒不是,这玩意叫做随车吊装设备。”李爱国指着图纸跟邢段长解释了一遍随车吊装的原理。

 

邢段长听得眼睛一点点瞪大,嘴巴有些合不拢了。

 

“你的意思是,就这几个电动葫芦,就能把一节车皮给吊到车皮上.你别说,这想法还真可行!”

 

邢段长话说一半,仔细琢磨片刻后,脸色骤然发生变化。

 

李爱国搞出来的东西,看上去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也没有使用高科技,但是往往能产生奇效。

 

“要是把随车吊装设备安装在救援列车上,那么以后列车救援的时候就方便很多。”李爱国解释道。

 

“这确实是个好主意。”邢段长眼睛紧盯图纸点点头:“这个项目我批了。你需要多少人配合?”

 

“正如您刚才所言,这玩意技术并不复杂,有整备车间配合已经足够了。

 

关键是要采购到5t的电动葫芦。毕竟电动葫芦才是吊装设备的核心。”李爱国有些担心的说道。

 

电动葫芦垂直吊装的话,能够发挥出全部功率。

 

但是安装在列车上的电动葫芦的吊装角度都有很大的斜角,功率会极速衰减,需要更大的功率才能满足吊装所用。

 

经过李爱国计算,至少需要5台5t的电动葫芦,才能保证安全吊装。

 

要是在后世的话,此刻李爱国仅仅需要打开拼歹歹,就能让人把电动葫芦送到面前。

 

但是在这个年代,电动葫芦属于真正的高科技了,需要前门机务段出面采购。

 

“你等着。”邢段长拿起电话,熟练地摇动电话柄,接通了物资科的刘科长。

 

没过多久,刘科长推开门走了进来,看到李爱国和桌上的图纸,他立刻猜到了事情的大概。

 

“段长,李司机,这次又需要我们物资科帮什么忙?”

 

李爱国先是给刘科长递了根烟,这才把电动葫芦的情况讲了一遍。

 

刘科长是物资科长,也是老采购员了,对国内机械的生产情况比较了解。

 

“解放后咱们国内只有魔都能生产1.5t和3t一般用途钢丝绳电动葫芦。

 

5吨的电动葫芦咱们要是放在半个月前,我这会已经让你从港城那边想办法了。

 

现在津城第七机械厂仿老毛子40年代tB型葫芦生产出了0.25t~5t的电动葫芦。

 

不过毕竟5t的电动葫芦是新产品,产量不高,需求量很大,要想采购回来,估计有点麻烦。

 

估计需要至少半年时间。

 

我现在回去跟部里面申请。”

 

说着话,刘科长转身就要离开。

 

“你等等,半年时间?等电动葫芦采购回来,黄瓜菜都凉了。”

 

邢段长摆摆手拦住了刘科长,然后坐在桌子前,再次摇动电话。

 

这次他接通了津城铁道分局的电话:“老张啊,我是前门机务段的老邢。你们津城有家名叫第七机械厂的国营厂子。咱们跟第七机械厂有业务往来吗?”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第七机械厂啊,他们厂的领导经常去外地参观学习,没少通过我这儿拿卧铺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