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四条腿的小白兔

第880章 谁是李大师,帝国大学的进攻(第2页)

李爱国多了个女儿,家里比以往更热闹了,家务事也更多了。

 

好在有何雨水帮忙,还有尿不湿,小红升能够帮着哄妹妹,熊猫吃吃哄小红升,形成了完美闭环,李爱国不至于耽误工作。

 

提起熊猫吃吃,李爱国想起来了自己改天得去动物园一趟,把熊猫吃吃送到动物园里。

 

毕竟在动物园里熊猫吃吃才是熊猫,在李家,它快变成小狗了。

 

“诶,不能抢红升的骨头,你的食物是馒头。”李爱国走过去,一把抢过骨头。

 

熊猫吃吃委屈屈巴巴:“.”

 

三大爷那边在查了三天的古书后,甄选了几个好名字,写着草纸上,来到了李家。

 

“爱国,你看看这几个名字怎么样”三大爷把草纸摊在桌子上。

 

上面写着:敏学、令仪、攸同、文心、昭明、明徽.几个名字。

 

看到明徽的时候,李爱国的眼睛亮了:“明徽,出自《尚书舜典》的慎徽五典,徽意为美德,明徽寓意明德昭彰,适合聪慧正直的女孩。”

 

“这是个好名字。”陈雪茹也来了精神。

 

李爱国抱起小闺女,蹭了蹭脸:“闺女,你以后就叫李明徽了。”

 

小明徽咯咯咯笑。

 

李爱国觉得她应该是喜欢这个名字,便确定了下来。

 

“三大爷,你先等等。”见三大爷要离开,李爱国喊住了他,进到屋里,拎了一双劳保皮鞋出来。

 

“这鞋子是机务段发的,我没穿过几次,这两年没怎么开火车,也穿不到了,送你了。”

 

鞋子半新不旧,鞋头有些磨损了,三大爷跟宝贝一样抱在了怀里。

 

“哎吆,这么客气干什么。”

 

陈雪茹提醒道:“三大爷,爱国哥的脚比较大,你能穿上吗”

 

“这好办,你有多大的鞋,我就有多大的脚。”三大爷担心陈雪茹把鞋子收回去,转过身一溜烟的跑了。

 

这鞋子的鞋底子是化学底子,还钉了铁掌,鞋面是牛皮的,要是仔细点穿,能穿一辈子。

 

好东西啊,好东西!

 

回到家。

 

三大爷冲着三大妈喊道:“老婆子,我得了个好宝贝,快把家里的旧报纸拿出来,去年的那些。”

 

《数学年刊》第十五页——《关于庞加莱猜想的三维条件下成立的证明》

 

在论文的结尾处,审稿人照例要写下对论文的评价。


 

“这是一篇完美的论文,论文提出的李爱国流突破了传统研究范式,为解决复杂空间或曲面中的大范围或全局不规则性提供了新的路径。

 

论文对庞加莱猜想的部分证明,为最终解决这个世界级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在这里我大胆的建议,将下届的菲尔兹奖,授予这位天才年轻人——所罗门莱夫谢茨教授”

 

所罗门莱夫谢茨的脾气火爆在国际数学界是出了名的,他甚至敢当着所有人的面跟数学教皇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拍桌子,就因为格罗滕迪克写错了一个小小的数字。

 

现在所罗门莱夫谢茨竟然使用了完美来形容这篇论文。

 

还称呼他为天才年轻人。

 

甚至还直接建议授予他菲尔兹奖。

 

这是所有人无法想象的。

 

最新一期的《数学年刊》出来不到半个月,李爱国的论文就在国际数学界引起了不少的震动,无论是证明本身,还是所罗门莱夫谢茨对论文的评价,还是论文撰稿人的国别。

 

《泰晤士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这条新闻《神秘的东方人,解决了一道神秘世界级难题》

 

《纽约时报》也没落下,把重点放在了李爱国的身份上——火车司机业余兼职,证明出世界级难题,我们每年花费数亿美元,投入到数学研究中,却一无所获,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走错了道路。

 

要是后世的川皇看到这篇报道的话,肯定会竖起大拇指称赞这个编辑真懂行。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报道比较平淡,甚至连李爱国的名字和东大的名字都没有提起,只是把这种难度猜想的证明,归咎于上帝的帮助。

 

相比较西边媒体的称赞,老毛子的《真理报》则把报道的重心放在了制度上,称这是东边阵营的一次伟大胜利,李爱国同志是无产阶级的杰出代表。

 

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一向喜欢在报纸上讨论数学发展的《朝日新闻》却显得很沉默。

 

不但是《朝日新闻》,就连《产经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主要报社,都没有报道这个新闻。

 

倒是名不见经传的《赤旗报》,在头版头条,以《这是无产阶级的胜利,事实证明,只有才能救》为标题,刊登了一篇热情洋溢的文章。

 

国外的热情倒算不得什么。

 

国内已经沸腾了起来。

 

尤其是听说李爱国有可能获得下届发菲尔兹奖后,前门机务段教育室和华教授的电话都被打爆了。

 

很快,《人人日报》上出现了一条霸气十足的标题,并且还转发了国外报纸对此事的评价——《火车司机攻克世界级难题!事实证明,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在文章中,《人人日报》鼓励科研人员要以李爱国为榜样,勇攀高峰,在科学道路上积极进取等等。

 

一时间,无论是前门机务段还是红星计算所内都热情高涨起来。

 

“李司机变成大数学家了”

 

“李顾问不是搞计算机的吗怎么改行了”

 

“你们知道什么,这叫做为国争光,我告诉你们啊,告诉你们,全世界的数学家已经被李爱国整懵逼了。”

 

“是啊,你们没看到小日子那边不吭声了吗”

 

如果不是政策不允许,众人肯定得把李爱国吹成了刘徽转世。

 

陈雪茹从单位拿回来了好几份《人人日报》,给陈方轩、大哥、二哥都送了一些。

 

她虽然知道这样做有点小虚荣了。

 

但是她就是喜欢。

 

李爱国这边则依然跟往常那样,每天奔波于红星计算所和京城大学数学系之间。

 

原本华教授打算跟李爱国合力,继续攻克庞加莱猜想的剩余部分。

 

但是考虑到国家要把京城大学,尤其是京城大学数学系,建成世界一流的专业院系,他选择了顾全大局。

 

事实证明华教授的选择是明智的。

 

京城大学数学系在程教授的努力下,人才济济,特别是那些年轻人脑瓜子灵活,思路广,证明工作的进展很快。

 

周一,李爱国照例骑着自行车来到京城大学数学系,刚进入程教授的办公室内,陈修远教授就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他手里拿着一份报纸,脸色有些难看。

 

“程教授,爱国,出事了。”

 

这是一份五天前的《朝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