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家书(第3页)
此刻车马很慢,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儿也很浓郁。
忙活完信的事情后,杨兴武这才喊上大家一起去食堂吃饭,路上把信投进了校园的绿色邮筒中。
……
10月8日,放秋假的第二天。
杨家庄的乡亲们陷入了秋收当中。
杨开山带着一大家子开始挖红薯。
三川市的秋收大体集中在每年的10月5日到15日左右。
开始陆续收获玉米、红薯、大豆、芝麻等农作物。
各学校也基本在这几天集中放秋收假。
杨兴文一铁锹铲下去,挖出来一大坨奇形怪状的红薯。
大的如小孩的脑袋一般大,小的就如小拇指一般粗细,说是红薯,不如说是红薯根好听一点儿。
杨兴文看到这个情况,又喜又怕。
喜的是粮食大丰收,怕的是,对于红芋(薯)这种作物,他实在是有些后怕的厉害。
这时候的红薯都是老品种,煮熟之后,皮都不用去,咬开之后就能看到满满的纤维质感。
吃一口,就得捶好几下胸口,还得时刻多喝水,不然一口气上不来就容易噎死。
是以,在面对这种食物的时候,他真的是又喜又怕。
灾荒年代,红薯养活了不少人,不少人吃红薯吃到吐,如果有可能的情况下,他宁愿吃玉米面也不愿意吃红薯,实在是吃够了,还容易放屁。
在杨家庄,红薯一般有三种吃法。
第一种就是直接吃,生吃、煮熟、烤熟等直接吃的方法;第二种是拿木工用的刨子,倒扣下来固定好后,拿上红薯开始刨,刨成红薯干后,再放在屋顶上晒干,撒上炉灰,冬天的时候熬汤喝。
晒干后的红薯干,熬成汤后的口感,就跟老抹布一样,咬不动撕不碎,很是锻炼牙口。
第三种吃法,是他比较喜欢吃的。
在冬月里把红薯做成粉丝,晒干后,包包子或者炖菜吃。
杨开山看着一家人忙碌的场景很是感慨。
“今儿个把红芋都刨出来,晾几天,把家里的地窖都收拾收拾,存进去吧!”
“好嘞!爷,今年要不多做点粉丝吧!”
杨兴文说着看着杨开山,实在是他吃红薯吃吐了。
杨开山知道孙子的想法,想了一下便摇头拒绝。
“不中,马上要给你起房子了,拿这些红薯做饭,全加进去都不一定够!”
杨兴文听到这话,有点忧虑。
“爷,这乡亲们会不会说咱?咱家现在日子好过了,还这么那啥?会不会被人嚼舌根?”
“不会,咱们要是都吃玉米面和白面才会把乡亲们都得罪呢,你还小,不懂这里面的弯弯道道。
你弟
考上状元之后,咱家也算有头有脸的人了,如果提高了标准,以后乡亲们找人起房子,就会花更多的钱。
几十块对咱家不算啥,对于别的乡亲们得忙活好久。
这事儿你不用担心。
有我和你嗒在呢!”
杨兴文听到这话放心不少。
“那这样就不用挖地窖了吧?不是马上要起房子了?”
“起房子还得一个月,红芋冻坏了可不行,地窖还得挖。
刚好大白菜和白萝卜也熟了,到时候都放地窖里起房子的时候省的买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