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盖房上梁(第3页)

 这一套流程走下来已经快中午了。

 几位工人师傅把两架木梁在墙头支撑停当之后,在梁头各放一个大馒头,再贴上写有“文曲”“武曲”字样的红纸。

 在木梁中间贴上“青龙扶玉柱,白虎架金梁”,横批“上梁大吉”!

 门窗上贴上“安门大吉”、“上梁恰逢黄道日,安门巧遇紫徽星”之类的对联。

 眼看午时将至,上梁仪式开始,工人师傅们抬起收拾停当的木梁,口里唱起郎朗上口的“上梁歌”:

 “一上两三上,上到梁头上,主人家有好儿郎!

 头杯酒,地上走,天地全神来保佑;

 二杯酒,天上有,主人家里住高楼;

 三杯酒,浇梁头,文登科,武封侯,子孙富贵代代有......”

 杨兴文听到这里,连忙去点鞭炮,鞭炮声响起,配合着这特有的吆喝声,别有一番风味。

 等到大梁上好,工人开始准备撒飘粮,也叫撒馒头,这是一种元宵样式的圆馍,大拇指大小,有点类似现在的旺仔小馒头。

 工人师傅从屋里抗出来一个梯子,一边上梯子,一边说着:

 “一步低,两步高,手把银梯上天桥。

 俺一上到架板上,叫声主家来递斗。”

 杨春生听到这话,连忙把装有飘粮的挎斗递给工人师傅。

 接过斗的工人又继续吟唱:

 “满斗金银在里头,接住斗来往上走,稳当走到大梁头。”

 唱到这里的时候,院子里已经围满了看热闹的人们,小孩们跑到最前面,准备拾馒头。

 工人师傅看到这个情况,越发满意,又不慌不忙地说起了顺口溜:

 “匠人上了工,先把线来通;大线通停当,然后再打夯;

 头一夯,试试夯,赛过商朝殷纣王;

 第二夯,试好夯,赛过罗成小银枪……”

 大人们听着这匠人的顺口溜,不少人听得入迷,议论纷纷。

 “咦,这老师儿说的不错,以后咱们盖房都叫他!”

 “中!”

 站在最前面的的小孩子们等的有点焦急,不少小孩儿都有点生气了,嫌弃这个老师傅太墨迹。

 又过了好一会儿,工人开始撒飘粮,一边撒,一边喊:

 “头一把先敬天,第二把再敬地,东一把,西一把,哪里人多往哪撒。

 老头老婆吃飘粮,走起路来稳当当。

 姑娘媳妇吃飘粮,心灵手巧织凤凰。

 小伙子们吃飘粮,膀大腰圆有气量。

 学生吃了这飘粮,考场一坐状元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鸣惊人成栋梁……”

 “好!”

 “好!”

 “好!”

 乡亲们听到这里,纷纷叫好。

 人群中叫好声不断,纷纷夸赞这老师儿好本事,听到乡亲们的夸赞,那人朝着乡亲们拱手作揖!

 大梁上好之后就是开席了,主要是犒劳这些帮忙干活的乡亲们,感谢他们连日来的辛劳,有酒有肉,今日便是让人敞开了肚皮吃,不醉不归。

 下午不用上工,上了梁便是今天最大的事儿。

 是以,忙活了一个多月的人们,今儿也算是偷得浮生半日

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