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新年好(第2页)
观战的小男生们,看的血脉喷张,一个个大呼过瘾。
杨兴武拿着鞭炮招摇过市,很快就成了众人眼里的大肥羊。
几个自认关系不错的小家伙跑到杨兴武跟前讨要鞭炮。
“二哥,给我盘炮吧!我可是你亲弟弟!”
“俺也是,俺也是,二哥,给我点吧!”
杨兴武看着这几个小家伙有点无语。
“注意点儿,千万别炸手了。”
“二哥,你放心吧!俺们都是捏住炮捻子的,烧住也不怕。”
“对对,炮屁股容易炸着手,炮捻子安全。”
杨兴武听着几个小家伙儿,居然还研究出了放炮的理论来了,果然兴趣最好的老师。
这里面最小的堂弟杨兴豹,期末考试都没及格,放炮的理论倒是一套一套的。
三盘炮两人一盘全送了出去。
得到鞭炮的杨兴龙几人,纷纷拆开,一人分了一半。
王招娣看到杨兴武这么快就回来了,还有点疑惑。
“你二爷不是找你吗?”
“要给我炮,路上碰到小龙小虎就给他们了。”
“那行,你去你四叔那边炒花生吧,过年的时候招待亲戚用。”
“行!”
杨兴武听了母亲的话,当即扛了半袋子花生,去了四叔家里。
炒花生,用的是大铁锅往里面倒上沙土,土是的是黄河里的沙土,用沙土导热,炒出来的花生仁香醇厚,带有沙土的清香,是最自然的味道,沙土花生和瓜子在黄河流域也算是有名的小吃。
炒完花生,吃过晚饭,王招娣又开始和面。
到了冬天酵母菌和乳酸菌的活性降低,发面往往需要一晚上才能发的差不多。
二十八,把面发。
这一天家家户户开始蒸大馍,大馍主要用以上供和走亲戚。
王招娣昨晚上活好面,吃了晌午饭后就开始蒸大馍。
大馍很大,海碗一般大小,起码有15厘米的直径,除了大馍还会蒸枣馍等各种馍,以及元宵节要吃团圆饼,团圆饼直径30厘米以上,饼厚有五六厘米,里面是肉或者菜。
做好之后,会一直放到元宵节的时候,一家人一起吃。
他们这边过元宵节不吃元宵也不吃汤圆,有着自己文化。
中原往北吃元宵,往南则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大体是如此。
两个名字,自然也是两种东西,汤圆是里面有馅的糯米团子,元宵是馅料调好之后,切成小方块,扔到装满糯米粉的圆桶里,滚成圆形。
只是外形相似,却被人误认成一个东西。
吃过晌午饭后,王招娣和婆婆妯娌三人开始忙活起来,杨小兰在一旁打下手。
忙活了一天,这才把面全部做完,忙活完这一天,到正月初五之前,基本不用再蒸馒头了。
腊月二十九,炸丸子。
王招娣一大早起来就开始剁肉馅,加面、加菜。
王招娣调好馅放在一旁醒了会儿,又开始擀面团,边擀边往里面撒上芝麻,把面团擀成饺子皮一样薄,再用刀划成平行四边形似的小方片,到时一起下锅炸,这个叫焦叶子,也叫麻叶。
炸好之后,咸香酥脆、非常好吃。
还有一种馓子,就是炸好的面条,王招娣嫌弃这玩意麻烦,就没做,准备这两个就够了。
吃过午饭,休息了一会儿,就开始炸了起来。
炸丸子的时候,王招娣带着大闺女进了灶房,拉着灯,把门从里面关上,主要是为了防止家里的小孩儿摸进来偷吃也怕热油烫着孩子,当然还有别的寓意在其中。
关好灶房的门,王招娣洗了洗手,往锅里倒油,杨小兰看到后开始慢慢烧火。
王招娣伸手试了试调好馅,伸手抓起一把面,一使劲儿,从虎口出蹦出个圆形面团,王招娣这才满意。
等到油热了,王招娣左手抓起调好的馅一使劲儿,蹦出个圆形小丸子,右手往锅里一刮,丸子就到了油锅里,左手再使劲儿,如此往复,不多时,锅里已经有了一堆丸子。
杨小红在院子里跟小黄玩闹,耳朵听着灶房里的动静,闻到香味,顿时馋的不行,当即就想进屋看看,使劲儿推了一下灶屋的门,发现没推开,再一看发现门从里面被关住了,朝着里面大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