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商机(第2页)
“好的,老师!”
三人听到余利民的嘱咐纷纷点头应下。
杨兴武听到老师的这番回答,倒也不觉得奇怪。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现在看似杂乱无章的展台,是不是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进行了分割,到时老外们能买到什么价位的产品全看自己运气。
想到这里,杨兴武有些怀疑自己在展会上写的对于广交会进行产业和类目的划分建议了,到时如果真这么做,会让各交易团短兵相接,竞争只会更大。
对于创汇来说他也有点拿不准是好是坏,虽然未来是好的,但是未来也不缺外汇了,当下正是缺外汇的时候。
想了一会儿,没想出个结果,杨兴武也懒得想了,还是让老师头疼去吧,他只负责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不在行。
余利民看到三人的表
态,很是满意。
“兴武,还有吗?有的话就继续说说?”
“没有了,老师这是我的调研报告。”
杨兴武说着起身走到余利民跟前,把报告递了过去。
余利民接过之后,看了一下,里面写的很多内容,还有不少建议。
看到这里余利民脸上露出了笑容。
“不错不错,快坐吧!”
杨兴武听到这话回到座位上坐好。
余利民等到杨兴武坐好后,进行了总结性发言。
“你们这十天做的非常不错,给的建议和提出的问题也非常中肯,你们的报告我回去后会好好看的。
这次交流过后,想必你们仨也有了各自的方向,沿着这个方向好好调研下去就行。
七天后,你们跟我一起去开会,到时我带你们再深入了解一番,这七天你们可以继续调研,也可以适当休息休息,凡事不能太紧绷着。
好了,时候不早了,早点睡觉吧!”
三人听到这话,纷纷朝着余利民告辞。
出了会议室后,三人下了楼,走到门口的院子里。
“杨学弟的视野是真好,比我选的方向实践性更强一些!”
“确实,我选的传统保护方向,也挺耗费时间,汝窑从恢复生产到水平达到明代的产品,用了三十年,杨学弟一句师夷长技以制夷,要不了三年,轻工行业就能创造数以亿计的利润啊!”
“两位学长学姐过奖了,我不过是取巧罢了。”
“杨学弟别谦虚了,你对于经济学的嗅觉如此敏锐,难怪才大一,余教授就喊上你一起来,现在看来是我和胡学弟沾你的光了。”
“是啊!开馆第一天,两个老外在丝绸展台抢丝绸,我看到杨学弟出面解决,在汇报的时候我在想,自己是不是抢了杨学弟的想法,现在看来是我肤浅了。”
胡志华听到韩文静的话,道出了自己刚才在开会时的想法。
“好了,两位就别给我带高帽了,接下来七天咱们怎么度过?还是分开吗?”
“先各自消化两天吧!后面的五天一起调研,怎么样?”
“可以是可以,余教授不是说了吗?咱们别绷的太紧,而且现在广交会展览时间过半,人流量下降了好几成,想必前两年把三十天改成二十天也是这个原因吧!
咱们要不先休息几天,在羊城好好逛逛,放松一下,再调研怎么样?张弛有度嘛!”
胡志华说完,就目露期待的看着两人。
“行,那这样吧!明天后天这两天,咱们先各自消化一番,28号和29号,咱们休息两天,一起逛逛羊城,随后三天咱们合作一起调研如何?”
“这挺好,今天开完会,我思路又多了不少,刚好趁这两天消化一下,那就听韩学姐的。”
“好好,这个好,这几天感觉太累了,好不容易能休息两天,到时我一定好好睡一觉。”
三人约定好之后,这才回了招待所休息。
第二天,杨兴武起床后,吃了早饭,进入展馆之后,又继续开始了解和观察起来,昨天开完会,听了胡志华和韩文静的发言之后,韩文静的想法与他先前所想的有些重合,但胡志华找的角度非常不错。
如果能够坚持下来的话,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