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军训的消息

 “爷奶、嗒娘、二叔二婶,你们身体咋样?我在学校一切都好,大哥的亲事定了没?小龙和小兰他们有没有好好学习?

 信到了,家里也该收麦了吧?今年收的麦多,不中找几个人帮忙,别累着了,牛也大了,别舍不得用,身体最重要……”

 杨小兰拿着信念给一大家子听。

 杨开山得知孙子来信,带着一大家子就到了老大家里。

 听着杨兴武信里关心的话,脸上满是笑容。

 王招娣听了信里的内容,一不小心又红了眼眶。

 “嫂子,哭啥?小武是去读大学,是享福的。”

 “以前在市里的时候,一个月还能见一回,现在大半年才能见一回。”

 “这也快放假了,很快就能看到了,以后等他当了大官,肯定得更忙,嫂子你得习惯!”

 “啥习惯不习惯?只要他过嘞好就中。”

 刘翠花听到两個儿媳妇闲聊也加入了进来。

 杨开山抽着旱烟,看着大儿子。

 “老大,小武不在家,今年要收的麦比年上多一半,等我跟恁弟收完再过来帮恁。”

 “嗒,还有小文嘞,俺俩一天能割二亩地,加上孩儿他娘,还有小兰,一天三亩地差不多,四天就能割完,家里的牛也大了,能拉动车了。”

 “中,我知道了,老二收的快的话,再过来帮忙。”

 “那中!”

 杨春生听到父亲的话,点头同意。

 傍晚,杨春生拿出镰刀磨了起来。

 第二天,天不亮,杨春生带着一大家子就去了地里开始收麦。

 今年少了个壮劳力干活,要收的麦子又比去年多六亩地,比起去年要辛苦多了。

 ……

 218宿舍,杨兴武坐在桌子上想着事情。

 “兴武,这是想啥呢?”

 孙俊才看着杨兴武发呆,问了一句。

 “这不芒种了吗?老家该收麦了,今年我不在家,家里肯定累的厉害,给家里寄的信,算算时间也到了,我让他们找人帮忙,不知道会不会听。”

 “放心吧!肯定不会听的,你这话要是在村里说,肯定会被人说成败家子的!”

 孙俊才也是出身农村,对于村里的事情他再清楚不过。

 在村里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力,哪怕牲口都比人金贵,人生病了只要不是大事儿,就能熬一熬、等一等,牲口生病了就得找兽医看。

 杨兴武听到这话并未反驳,毕竟孙俊才说的是事实,乡亲们挣钱难,想让他们花钱更难。

 八十年代的农村,其实还是自耕农经济,自给自足,有时候盖房用的土砖土坯都是乡亲们自己和泥,拿模子制坯,脱模、晒干,再起房子。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有些担忧起来。

 去年是卖了6亩地的青麦穗,只有6亩地麦子要收,那会儿他还在家,一家人干了两天就收完了麦子。

 今年寒假的时候,他嘱咐家里别再卖青麦穗了,主要是怕亏损。

 毕竟有了一条路后,乡亲们总会利用自己的有限的知识,最大限度的去开发这个市场,在他看来,哪怕青麦穗都能卖完,也赚不到什么钱,毕竟他们整个市都是种小麦的。

 这样一来,他家12亩地的小麦都要收,家里人的工作量多了可不止一倍。

 杨兴武想到这里有些纳闷儿,他想解决家里的情况,却发现有些走不通,这个时候人们的观念和现在的想法,差距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