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良机(第3页)
胡兰英听到这话,顿感找到了知己。
“你也这么认为吗?我跟你说啊……”
赵晓雅舍友跟着男友聊的这么开心,顿时有些无语。
杨兴武看到这一幕,也觉得有点尴尬,自己只是捧场两句,结果好像有点打不住了。
赵晓雅看到这个情况,连忙打断舍友的长篇大论。
“好了,兰英,时候不早了,咱们该回去了!”
“哦,不好意思啊!杨同学。”
“嗐,没事儿!胡同学要不要拍张照片,我刚好有相机。”
胡兰英听到这话,有些意动,想了想就同意了。
杨兴武给胡兰英拍了三张照片,又给赵晓雅和胡兰英拍了两张合照,这才停下。
最后杨兴武拜托胡兰英给他和赵晓雅拍张合照。
教着胡兰英学会拍照后,杨兴武连忙跑到赵晓雅跟前,赵晓雅看到这一幕心里也有些期许。
胡兰英看着两人找好角度,拍下一张照片。
拍完合照后,杨兴武帮着两人收拾东西。
送两人回到营地后,这才离开。
赵晓雅和胡兰英放好架子和画后,两人一起向着食堂走去。
“哎,对了,光顾着拍照了,你们俩在这边干啥呢?晓雅,你莫不是背着我在私会情郎吧?”
赵晓雅听到这话顿时有些羞恼,两个人当即打闹起来。
离开后的杨兴武去食堂吃了饭,回到宿舍。
想起下午看到的油画,他发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机会。
杨兴武想起看过的一个纪录片,一位画了几十年的梵高的民间艺人赵小勇。
现在是85年,过两年那位民间艺人才会跑到特区的去谋生。
辗转几年之后才会接触到仿制油画行业。
“他用了20年时间从籍籍无名到声名鹊起。
从一个农民成为一个画工,再成为一个画家,纪录片一经播出,赵小勇便被人被称为中国的梵高。
他所在的大粪村也成了有名的仿制画基地。
巅峰时期,大粪村的画室总量超过1000家,每年产出的仿制画高达500万幅。
这里成为全球仿制画主要供应地,欧洲70%仿制画来自我国,而我国80%仿制画都出自大粪村。
而这里,也成为不少仿制画商人发财的宝地,每年总销售额能达到10亿。
但作为画作的主要生产者,“画工”们,他们一年到头却赚不到几
个钱。”
回想着记录片里的这些内容喝资料,结合他刚刚看过胡兰英画的云彩。
他觉得自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赐良机。
当年那位港商正是因为接到了沃尔玛的订单才有了后续的那位艺术家。
现在自己率先截胡了这个想法,再找到美术系的同学或者教授帮忙,收购到一定数量的油画,说不定能在广交会上大放异彩!
顺便还能趟出来一条新的创汇之路。
而且这也不影响赵小勇的发展,以后等到有机会了再补偿他就是,送他一场富贵,也算了结了这番因果。
当年那些人都是身无长物的农民出身,他们都能干成这样的事情,没道理他这个大学生干不起来。
而且这些学美术的学生们,他们的水平自然差不了。
他唯一担心的就是这些学艺术的人太有个性了。
毕竟在他们的眼里,艺术是神圣的,这个时代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人太多了,要怎么说服这些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