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再见刘大河(第2页)

 “好好的、好好的,走,咱进家里说。”

 刘张氏说着抹了抹眼角,拉着杨兴武进了院子,看到他身后的两人也连忙招呼起来。

 “这俩是恁同学?都快进屋。”

 “是嘞!大娘好!”

 “咦,恁这官话说嘞不赖,走,咱进家。”

 刘张氏听到熟悉的中原官话,对刘跃华和孙俊才也更加热情了。

 刘跃华和孙俊才闻言一起进了屋。

 进了屋,四人坐下后,刘张氏看到杨兴武手里的猪肉,又嘟囔道:

 “买恁些东西弄啥?家里啥都有!”

 “那有空手上门嘞?”

 杨兴武闻言笑了笑,走到橱柜跟前,打开橱柜把肉和糖果放了进去。

 “还能不管你们饭?直管吃就中,还带啥肉?恁读书也赚了不多少钱,别恁瞎花钱!”

 “知道了,大娘,俺大爷来?”

 杨兴武听到这话点了点头,问了问刘大爷的去向。

 “在码头嘞,再有一会儿就该下工了,小华也快放学了……”

 “大娘,信恁收到了吧?”

 “收着了收着了,谢谢你啊!孩儿,要不是恁,还不知道家里啥样来?老家恁好,俺就不膈应了。”

 刘张氏想起两個月前寄来的信,很是激动,对于眼前的小老乡,她们一家很是感激,他们想念了三十年的故土,如今终于等来了消息。

 “啥谢不谢的?顺手的事儿,家里现在过

的不错。”

 “是嘞!大娘,兴武,回家顺手嘞事儿,都老乡别恁客气。”

 “是哩!”

 孙俊才和刘跃华看到这个情况,连忙出言安慰。

 看到刘大娘的状态,杨兴武很是理解,人老了就会有落叶归根的想法,念了三十年的老家,终于来了消息,情绪自然是控制不住。

 “大娘,刚才忙啥嘞?”

 杨兴武想起路过院子时,看到桌子上红红绿绿的一堆东西,想着去转移刘大娘的注意力。

 “做衣裳嘞!这不快十月一了,到时候烧给先人们,这下好了,到时候送衣裳,还能跟他们说说家里的情况。”

 刘张氏说到这里,心里好受了不少。

 “是嘞!今儿都二十三了,再有七天就到十月一了。”

 “是啊,也该秋祭了。”

 “大娘,教俺做这衣裳呗!别到时忘了,传承可就断了。”

 “哎!这咋能忘?一年就两回?”

 刘张氏听到这话,笑呵呵地摇了摇头。

 杨兴武听到这话却不以为然,那有什么不会忘?顶多是现在不会忘而已,几十年后,还有人会问为什么会在路边烧纸?

 刘大娘口中的“十月一”即农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这个节日起源周朝,但大多流传于北方,山河四省地区一年祭祖两次,清明和寒衣,两个节日为主。

 在他们那边每到寒衣节,晚饭后,都会拿上篮子放上用五色纸做成的“衣服”和“阴钞”和一碗饺子,来到自家大门外或者大路边致祭。

 先用炉灰撒上五个圈,以代表祖宗五代;旁边再撒一个,代表“孤魂野鬼”。

 灰圈要留口,面向坟墓方向,然后口念祭语并烧掉“衣物”和“阴钞”,把饺子连汤泼洒到纸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