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友谊商店(第3页)
“啊?你有外汇?”
冯国良说着看向了杨兴武。
“有!走吧!”
杨兴武说着拍了拍书包,今天他除了给央美送尾款之外,也是想着给余教授送套茶具,当时送两万美金老师都有些生气,他是不敢再送钱了,想到老师爱喝茶,就想着送套茶具。
“得嘞!哥们儿正好也去开开眼界。”
冯国良闻言顿时大喜。
“兴武,你哪来的外汇啊?”
“是啊!”
校尉胡同距离友谊商店不远,几人走出王府井就到了建国门内大街,再走个三公里就到了,距离太近,六人也没再坐公交,就当游玩一路聊天一路逛了过去。
孙俊才听到众人的议论想起了零售外汇的事情,虽然猜测杨兴武有外汇,他并未声张。
“广交会上零售的,你们需要的话可以找我兑换,按官方汇率走就行!”
“够意思!”
“爷们儿大气!”
冯国良和张卫军很是开心。
说话间六人走到了建国门和日坛路的路口处。
“到了,咱们先去兑换外汇券吧!”
杨兴武说着指了指不远处的四层小楼。
眼前的友谊商店,商店高四层,建筑面积9000余平米,始建于1964,是我国第一家涉外商店。
地处长安街沿线,坐落于繁华的建国门外大街,背后走几步就是日坛公园。
在计划经济时代,钱不是万能的,外汇券是,在前两年之前友谊商店还只针对老外、华侨开放,拒绝国人入内。
在全面改革的东风下,友谊商店慢慢放下身段,去年6月,友谊商店开始推出“夜市券”,晚上固定时段对国人凭票开放。
“夜市券”跟粮票差不多大、油印的黄色纸片,和外汇券一样,一度成为“友谊”门口黄牛们争相倒买倒卖的对象。
1980年9月,京城日报一篇《“只供外宾、华侨”的牌子该摘掉》,文中提到“对群众开放,外宾的安全能有保障吗?”
这是友谊商店的主要理由,说来也是可笑,从六十年代到现在乃至以后的的四十年里,对于老外的跪舔从未结束。
由此还催生了老外的代报警业务。
“有点破啊!感觉没我们那边好。”
“我觉得也是!”
“这是第一家涉外商店,你们那些建的晚肯定比京城的好,走吧!兑换外汇券走。”
杨兴武说着催促了一番,六人走进了一旁的国家银行。
排队等待了一会儿,轮到了杨兴武。
“你好办什么?”
“换外汇券!”
杨兴武说着拿出五百美元递了过去。
工作人员接过美元看了一遍点点头。
“同志,需要什么面值的外汇券?”
“三张一百的,两张五十的,剩下的凑一百你自己看着办吧!”
“好的!”
工作人员听到杨兴武的诉求,点点头,不一会儿,工作人员拿出一沓外汇券,递给杨兴武。
杨兴武接过外汇券,看着眼前的外汇券有些好奇。
现阶段使用的外汇券都是80年4月发行的,一共有七种面值:
一毛图案为黄果树瀑布,五毛的天坛公园,一块的杭州西湖,五块的黄山风景,十块的三峡,五十块的桂林大象鼻子,颜色是紫红色的,一百块的万里长城,是灰黑色。
杨兴武拿起外汇券,看了一下,质量还不错,面值也比本国货币大了十倍。
外汇券是以美元为单位的一比一兑换,其他外币会先转换为美元再兑换外汇券,它既不是人民币,也非外币,只是一种券,只能在涉外商店使用。
兑换完外汇券后,杨兴武几人离开银行,成功进入了友谊商店。
一进入友谊商店,杨兴武感觉像是进入了义乌小商品市场,都是玻璃的柜台,看着倒是窗明几净,这里的工作人员可比供销社的牛多了,全京城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张卫军和冯国良几人可就大开眼界了,几人就像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东瞧瞧西看看,商店里的琳琅满目的商品看的几人眼花缭乱,孙俊才虽然去过广交会,但是不少外国的东西和进口电器他还真没怎么见过。
沪市梅林的罐头、津门的起士林的西点、苏城的双面绣、杭城的织锦、京城雪莲的羊绒衫看的几人大呼过瘾。
杨兴武简单看了一圈就没再关注,这个时代看似
先进的东西,在他看来都是老古董,与其这样他还不如直接买古董,跟着张卫军几人转了好一会儿。
“哥几个先陪我去看看茶具,等会儿咱们再好好逛逛!”
“走,顺便看看这里的古董咋样?”
几人说着走到来到古董区。
“你好,有没有成套的古董茶具!”
“有的,两百一套,你要吗?要的话我给你拿!”
曹学军正百无聊赖地坐着,听到有人问古董顿时就来了精神。
这个时代的古董文玩还没开始兴起,他们这些东西自然卖不上价钱,是以听到有人询问茶具他也难得耐心起来。
“什么朝代的?还能用吗?”
“宋朝的,用肯定没问题,品相完好,都试过的。”
曹学军连忙说道。
“行,那拿来我看看!”
杨兴武说完看着工作人员不动,当即掏出了两张百元外汇券。
“您稍等!”
曹学军看到柜台上的外汇券,眼疾手快地抓了起来,来到货架上,把茶具搬到柜台上。
杨兴武看着眼前的东西,拿起来认真看了起来,张卫军和冯国良几人也纷纷检查了起来,虽然他们不懂,但不能让人看出来。
六人看了好一会儿,发现没问题后,这才点头。
“行,就这套,帮忙包一下!”
“得嘞!你要不要其他的古董?紫砂壶、玉这些?”
曹学军看几人如此爽快成交,当即就想多卖点东西给他们。
虽然友谊商店的员工比供销社牛逼多了,但是也看看那个部门不是?进口家电那些人可比他横多了。
谁让自己背景小,只能坐这里守着呢?
“都什么价?”
“看年代,宋朝的一百,明朝的五十,清朝的十块,玉的话五十到一百,你要那种?”
“都拿来看看吧!”
杨兴武说完再次拿出二百外汇券。
“得嘞!您稍等。”
曹学军感慨今儿是遇见大款了,当即把紫砂壶和各种玉都拿了出来。
杨兴武挑了个宋朝的紫砂壶,虽然他不懂古董,但他还是知道朝代的,现在这古董真是白菜价,到时送给老师,哪怕老师家道中落,也能凭借这些东西安度余生。
给余老师挑完东西后,杨兴武又选了一对玉坠儿,听工作人员说这是什么玻璃种的,还有个玉做的首饰小胭脂盒。
刚好自己准备的原料有点多,多余的唇膏可以倒入胭脂盒里。
挑了完东西又付了220外汇券,六人这才离开。
“几位慢走啊!如果还要古董的话,欢迎来找我。”
曹学军很是热情地把六人送走,今天总算不是挂零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