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忠告(第2页)

 石刚听到这话,心里不由得点点头,这几位京大的学弟功课倒是做的足,只是可惜,当下的蛋鸡也好,肉鸡也罢,都是这两年刚开始从国外引进的,花的还是美金。

 想到这里,石刚又叹了口气。

 “让三位学弟见笑了,说来惭愧,祖代蛋鸡刚引进来都没几年,肉鸡白羽鸡倒是复制出来了几只,但是性状还有些不稳定。

 匀你们几只鸡倒是没什么问题,但你们拿回去也没什么用,等祖代蛋鸡寿终正寝也就没了,洋鸡的后代并不稳定,有关洋鸡的研究比起猪来说要更加滞后。

 而且这些鸡苗价格不菲,以白羽鸡为例,不但鸡苗的价格、供应量都把持在外国企业手里,每羽鸡苗都要五美金,而且引进的原种鸡经常携带多种种源性疾病,给我国带来极大的生物安全隐患。

 这几年我们都在研究这些,所以……”

 石刚说到这里止住了话头。

 杨兴武这才发现,好像这个年代并不如他想象的那么美好,几十年后普通人都能吃的起肉蛋,在这个时代还算是个奢侈品,不少小孩儿喜欢过年就是因为到了这天多少能沾点荤腥。

 这就是他们对小时候最深刻的记忆。

 还有人想当作家就是听说当了作家可以天天吃饺子,这东西在几十年后被人们弃之如敝履,却在这个时代成了多少人奢望的梦想!

 也难怪人们对八十年代对比四十年后的物价,有着较大的分歧,如果以猪肉和鸡肉、鸡蛋为基础计算,四十年后的收入水平其实是上升的,如果以大米小麦这些粮食计算收入其实是下降的。

 蛋鸡和肉鸡还好,特别是是蛋鸡,京红和京粉一号的育种成功打破了祖代蛋鸡受制于人的局面,彼时已经是09年,至于肉鸡则晚了十年,某企业因为自研肉鸡鸡苗,被外企威胁断供鸡苗,像极了某科技企业,好在它也挺了过来。

 至于白猪的品种,哪怕四十年过去依旧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各大猪企一次引进上万头种猪,一度还上了短视频热搜。

 谁能想到,只是一个简单的肉蛋问题我们都走了三四十年。

 想到这些问题,杨兴武的内心沉重了许多。

 刘跃华和孙俊才两人闻言也是沉默不语。

 他们的目光看的太高以至于忘了当下的情况,他们以为猪肉贵只是养的猪不够多,当然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有猪种的问题。

 没想到简单的肉蛋问题,都能被卡脖子,两人想到这里顿时有些羞愧。

 “多谢石学长解惑,今天是我们打扰了,时候不早了,还请石学长,赏脸一起吃顿便饭!”

 杨兴武说完看向了石刚。

 “不了,我也没帮上什么忙!”

 “石学长言重了,此行也让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知道了国家当前的情况,我们的目标看的太高,忽略了当下的困境。

 听石学长一席话,原本有些骄傲的想法,也开始沉淀下来,未来莪会继续努力,以后有能力了,希望我们可以合作!”

 “是啊!多谢石学长解惑!”

 孙俊才和刘跃华两人也附和道。

 石学长闻言眼前一亮,这也是他选择见杨兴武三人的原因,还耐心地说了当前六大猪的优劣情况,不就是想拉进与这位杨学弟的关系吗?

 这位杨学弟最近可

是风头正盛,刚大二就能创汇百万美元,以后的前途更加不可限量,如果能够达成合作的话,研究的进程必然会加快不少。

 “三位学弟言重了,我也不过实话实说而已,我们老师也说过菜篮子工程的问题,最近的外汇也有倾向到相关的种猪、蛋鸡和肉鸡上,但未来还有很长的路,现在的我们主要目标不是为了打破垄断,还是发展,建立健全肉蛋供应的市场,等到物资供应差不多了,才会进行自研道路。

 当然,我也很期待和杨学弟的合作!”

 石刚说到这里伸出右手,杨兴武看到后连忙伸手,两双手强有力的握到了一起。

 “石学长志存高远,令人钦佩,希望有那一天!”

 “一定,杨学弟你们再等几年,等我这几只猪产仔,繁育几代后,等到后代性状稳定了,到时我送你们几对种猪,放心!绝对是全国最先进的种猪!

 现在你们要是想买这些杂交猪的话可以看看我之前说的那些地方,虽然还不算完美,但是出栏速度这块儿已经超越本土猪了,现在在建的一些养猪场都是这种,但是问题有不少,三位还是要慎重,自家养可以试试,如果大规模的养殖最好找个相关兽医过来!”

 石刚说到这里又着重交代了几句。

 “多谢石学长!”

 杨兴武三人闻言连忙道谢,四人寒暄了几句,石刚把杨兴武三人送出了学校,这才返回实验室继续观察样本。

 杨兴武和刘跃华以及孙俊才三人离开京城农业工程大学后,有些感慨起来。

 “没想到吃个肉都这么难!”

 “是啊!一羽肉鸡苗都要5美元,还不管死活,按现在的汇率都要15块了,家里养了好几年的老母鸡都不一定值这些钱!

 这些老外太黑心了。”

 “是啊!这些老外太不是东西了,祖代鸡还把在手里,挺会打算盘啊!”

 “没办法,国家现在各地发展都要钱,以后再赚到外汇可以考虑倾斜到这个方向上来,大义上也算是为国为民,小义上也能帮助咱们的父辈减轻负担!

 如此也算是两全其美!”

 孙俊才和刘跃华闻言,纷纷点头。

 三人闲聊中走到了公交站,灯车到站后,这才坐上公交回了学校。

 回到学校后,杨兴武继续埋头苦读起来,之前在文学社闹出来的动静有点大,他打算过几天等热度消退了再去找赵晓雅。

 只可惜事与愿违,12月20日,距离广场协议签订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日元已经升值超过20%,马克与法郎也升值了10%以上,美元与日元汇率也从原来的1:250,达到如今的1:200。

 杨兴武在论文中预言过年底才会达到这个比例,没想到提前了一个多月就达成了。

 这让他本想低调的想法,更加赤裸的暴露出众人的面前,再加上前几天的杨兴武和赵晓雅两人处对象的事情,原本有些消散的热度,又拔高了不少。

 甚至有不少打算留学的同学纷纷托人找到杨兴武,打探日元还能不能涨?

 如果可以的话,他们也想换点日元,到时候留学的时候,再换回要去留学国家的对应货币,一时间杨兴武在京大里炙手可热起来。